第221章 亡國之君21

故地重遊這個想法是姚容提出來的。

自從齊明煦他們那邊的事情逐漸步入正軌後, 南流景也將注意力從他們身上挪開,投入到解答這兩道問題上。

他原以為,自己在經歷了這麽多事情後, 面對這兩道問題應該不會再出現束手無策的情況。

事實上, 他將自己關在屋裏想了好幾天,確實也動筆寫了一些文章。

文章上的每一句話,都是他這一年多來的見聞。但不知道為什麽,文章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很差。

差到在姚容和屈建白看見之前,南流景就默默揉成團丟進紙簍裏面了。

正好梁光譽過來別院找他, 南流景就決定出去外面散散心,然後他就被姚容叫來了這裏——

[當初你是在晴水村產生疑惑的,現在遇到瓶頸了,不如就再回晴水村看看吧。]

剛下過雨,晴水村村口一片泥濘。

平時最喜歡待在柿子樹下納涼閑聊的村民,這會兒都不見蹤影。只有郁郁蔥蔥的柿子樹依舊矗立在那裏。

南流景走下馬車, 小心翼翼避開水窪, 卻還是一個不小心踩中了。

既然鞋子已經臟了濕了,南流景也就徹底放開了, 大步跨過積水:“一年過去了,不知道那片柿子地生得如何了。”

姚容道:[過去看看就知道了。]

南流景點了點頭, 他還記得那片柿子地的大概位置, 沒有人引路也能自己走過去。

晴水村和記憶裏幾乎一模一樣。

一樣泥濘的道路。

一樣破舊的泥瓦房。

唯一奇怪的是,南流景一路行來, 沒有見到任何村民。

“有點奇怪。”南流景微微擰眉, “難道雨一停, 村民就去地裏幹活了?”

“殿下,那邊好像有點不對勁。”跟在南流景身後的侍衛目光一動, 指向前方。

南流景側耳,隱約聽見一陣嘈雜喧囂聲,仿佛整個村子的動靜都匯聚到了那裏。

***

大燁已經很久沒有風調雨順過了。

南地水澇,北地旱災,邊境兵禍,還有各種層出不窮的苛捐雜稅、土地兼並和貪官汙吏,都成為了壓在老百姓頭頂上的大山。

晴水村距離京都只有幾十裏地,東面臨山,西面臨水,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就算是天災最嚴重的時候,這裏的老百姓也能勉強活下去。

但自從十五年前姚老將軍戰敗後,朝廷為了重新構築邊境防事,開始加增賦稅和強制征兵,晴水村的青壯年越來越少,每年要繳納的賦稅卻越來越重。

一直到去年,在村長的帶領下,晴水村開墾了幾畝山地種植柿子樹苗。看著越長越好的柿子樹,村民們臉上才稍微露出幾分笑容。

那是生活重新有了盼頭的喜悅。

今年,一些年份偏長的柿子樹陸續開花了,地裏的莊稼也到了可以收獲的時候,老人婦女每天起早貪黑,孩子也不再睡懶覺,勤勤懇懇往地裏跑,給大人送水送吃食。

連著忙活了大半個月,村民們終於趕在秋天雨季來臨之前,收割完了所有莊稼。

雖然收成不高,但村民們還是三三兩兩相約著去集市買肉,打算給家裏貪嘴的孩子加加餐。

可誰知,肉剛買回來,喜悅的氣氛還沒從村子上空消散——

聞到肉味的酷吏也跟著進了村,催促他們盡快繳納賦稅。

朝廷一直在巧立名目收稅,就算是和官府打過最多交道的村長,也沒有完全弄明白所有稅款。但他們聽到了最後的結果——

他們剛剛收上來的糧食要上繳七成,只能自留三成。

這三成裏,既包括他們全家人一年的口糧,也包括他們明年的糧種。

一聽到這話,村民們頓時炸了,七嘴八舌道:“去年才剛從六成漲到六成半,今年怎麽還漲?”

“就是,去年咱們村的糧食就不太夠吃,最後好多人都要靠挖野菜度日,這才沒有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今年的收成可比去年差,這——這叫人怎麽活啊!”

縣城官吏吊著眼睛看村長:“我只給你們五天時間。”

又不耐煩地朝周圍百姓怒吼道:“你們要抱怨別沖我來,我是按照縣令大人的吩咐辦事。縣令大人也是按照上面的意思辦事。”

“要是你們覺得賦稅重,你們自己去和朝堂上的那些大人說,跪在他們面前求他們發發善心,給你們減減賦稅。要是沒那個能耐讓那些大人物改變心意,就馬上閉嘴吧。”

晴水村村長正是當年跟南流景攀談過的老者。

村長唇角苦澀,張了張嘴想說什麽,話到嘴邊又深深長嘆:“我們懂的。”

他本就弓得厲害的脊背不堪重負,彎得更深,仿佛永遠也沒有辦法再挺直:“大人放心,道理我們都懂的。”

“行。是個明白事理的。”官吏滿意地點點頭,又道,“還有另一件事要交代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