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君士坦丁東羅馬正鷹旗來了!(第3/4頁)

而且常寧終究是他的親兄弟,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

這個親兄弟肯定是靠得住的!

福全點了點頭:“親愛的,我也覺得他在東方戰場所積累的豐富經驗,足以讓他率領我的35000大軍為我們奪下君士坦丁堡!”

“常寧兄弟,”索菲婭“虎視眈眈”地望著常寧,“你願意成為羅刹國陸軍元帥,指揮對君士坦丁堡的突襲嗎?”

常寧趕忙一個抱拳:“常寧願為哥哥、嫂嫂效命!”

……

西歷1685年2月20日,黑海,靠近博斯普魯斯海峽。

一支由150艘槳帆船組成的龐大的“運糧船隊”,正緩慢地靠近狹窄的海峽入口。

而在為首的一艘大型槳帆船上,愛新覺羅·朱·常寧正身著一襲白色的絲綢長袍,頭戴一頂白色的瓜皮小帽,背著手立於船頭,眺望著距離他越來越近的海峽入口。

他在幾個月前就以“東方軍事專家”和大清國元帥親王的身份,接管了福全一手打造的軍隊。

隨後,他又花了一些時間,對這支以歐洲標準來看,已經相當不錯的陸軍又進行了一番改進和提升。

完全取消了長槍兵的編制,又為所有的火槍配上了套筒刺刀和射程更遠的空腔彈——這種子彈已經出現在了歐洲,但還沒有太普及,甚至連燧發槍都沒有普及到奧斯曼軍隊裏,當然沒有這類子彈。

常寧還讓搞來了一批線膛槍,配屬給了槍法最好的士兵,老工匠打造了一批“木塞彈”發給那些士兵,並且專門成立了一個精銳“線膛槍營”,負責在君士坦丁堡突襲戰中打頭陣!

另外,常寧還命人打造了一批鐵鍬發給“羅刹辮子軍”,並且讓隨行的大清老兵教這些羅刹挖掘戰壕,修建胸墻。

最後,常寧還把木柄手榴彈也帶到了“羅刹辮子軍”中。

經過幾個月的整頓,這支本來就相當不錯的羅刹新軍的實力又穩穩上一個台階。差不多達到了歐洲一流標準!

不過一流二流的,光看裝備和訓練還不夠,還得戰場上見真章!

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入口當然是布了防的,左右各有一座堡壘,堡壘上架設了大炮,封鎖了僅有3裏寬的海峽。凡是進入海峽的商船,都需要在海峽入口處停留,然後接受檢查,繳納稅款。

當然了,堡壘的守備不算嚴密,畢竟現在的黑海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內海,黑海沿岸都姓“奧”,羅刹國才擴張到伊久姆,距離黑海還遠著呢!

雖然第聶伯河上有羅刹人的碼頭和造船廠,但是羅刹人建造的槳帆船都是皮薄餡大速度慢的運糧船,根本不可能用來打海戰。

羅刹人如果想用這種薄皮商船強攻博斯普魯斯海峽,那簡直就是送死!

而且,就算僥幸沖到了君士坦丁堡跟前,又能怎麽樣?

靠羅刹國的那點軍力,難不成還能攻克固若金湯的君堡?

那是不可能的!

哪怕現在蘇丹穆罕默德四世已經率領的郡堡城內大部分的戰士去了維也納,留守的萬余人也足夠保衛這座城市了,直到蘇丹增派的援兵趕來。

不過常寧率領的150艘槳帆船組成的船隊的規模,看上去還是有點大了。

如果不是這段時間維也納前線供應緊張,蘇丹和大維齊爾隔三差五就派人回君士坦丁堡催糧。

負責守衛海峽路口的奧斯曼官員也許還會起疑。

但是現在……前線戰事不利,維也納久攻不下,再加上大軍補給困難。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上下都已經知道,這一次維也納之戰,搞不好又要無功而返。

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得小心謹慎,絕對不能犯下對前線不利的錯誤。要不然很容易會被當成只替罪羊,去背維也納戰敗的黑鍋。

所以守備海峽路口的官員看到常寧、巴海、觀音保這三個“蒙古商人”運來的100多船的糧食,還不得趕緊放行?

那可是蘇丹陛下為圍攻維也納的大軍采購的軍糧……蘇丹的20萬大軍還等著吃飯呢!

這要給耽誤了,蘇丹正好來個糧盡退兵,看海峽路口的官員正好當替罪羊……

所以,這支龐大的運糧船隊只接受了最敷衍的檢查,就浩浩蕩蕩駛入了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海峽兩岸的地形非常緊要,存在許多陡峭的巖壁,全都是修築要塞、布置炮台的好地方。

但現在羅刹還沒有崛起,奧斯曼帝國的高層也不認為羅刹國會從北面打進來博斯普魯斯海峽,所以這些陡峭的巖壁並沒有被利用起來。只有很少的幾座古堡,出現在通往君士坦丁堡的途中。

還有博斯普魯士海峽北口到君士坦丁堡的金角灣,僅僅只有60裏海路,常寧的槳帆船雖然速度不快,花上幾個時辰也能走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