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搶救大清朝,出賣大清朝(第2/3頁)

布木布泰哼了一聲:“恐怕他還想著謀朝篡位,當一個隋國公楊堅第二吧?”

“太皇太後,”索額圖說,“正因為他有這個心思,他才會和咱一起去救楊太後和恭親王的八萬大軍啊!”

布木布泰嘆了口氣,又看了看兩個蒙古王爺。

“姑祖母,如果楊起隆投了大明,那他手頭的索倫騎兵可就要為大明所用了!”

“曾祖姑母……這次北伐的明軍當中也有不少騎兵,如果他們和楊起隆的騎兵湊一塊,咱們想要遊牧去西方的蒙兀兒之地都不可能啊!”

布木布泰點了點頭:“行啊,既然你們都要再賭一把,那就把大清朝最後的那點家底都押上去吧!”

……

山西,娘子關,大周丞相行轅。

就在北京城這邊為了搶救大清朝準備押上最後的本錢時,吳應麒擺在山西和直隸交界處的娘子關城中的行轅,也迎來了兩路使臣,一路是大清楊太後派出的使臣陳廷敬為首的大清使團;還一路則是吳應麒在雲南時就挺熟悉的盧三好盧胖子。

“丞相,如今可是到了唇將亡,齒將寒的關鍵時刻了……大清皇上可說了,大清只求一個遼國的局面,山西、河南之地,都可以讓給大周……可要是大清敗了,皇上的大軍在山東全軍覆沒,到時候大清只能退出關內,撤到塞北、遼東去休養生息。那關內可就是西周東明了!

丞相,您好好算一算,大明吞下大清的山東省之後,能有多少財賦、人口,而大周即便取了山西,又能增加多少土地人口?這山東、山西雖然只差一個字兒,但是山東的人口卻比山西多得多,向來都是我大清北方人口最多的一個省!”

正在給吳應麒算賬的就是陳廷敬,其實這賬不用算,吳應麒也知道大周根本不可能單獨對抗大明——如果不算山西和河中、西域的人口,大周的人口總算都不足1000萬,而大明不算山東有6000多萬!

而山東又是個人口大省,哪怕這兩年移了不少民去遼東,人口還在800萬上下,而山西的人口不到300萬。

也就是說,大明的人口很快就要破7000萬了,而大周的人口算上山西(不算西域、河中),也只有1200萬……根本沒得打!

“丞相,陳中堂說得有道理啊,咱們大周就算傾舉國之力,最多也就能拉出來20萬大軍,而且還難以持久,根本打不過大明的百萬大軍!現在李輔臣坐鎮湖廣,聚兵十數萬,已經是磨刀霍霍了……一旦大清敗走關外,咱們就是下一個倒黴的!”

在邊上敲邊鼓的是吳三畏,這位老爺子眉頭緊皺,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一個勁兒替大清說話,看來是收了陳廷敬不少好處了……

吳應麒仿佛被他的便宜四叔說服了,重重點頭道:“四叔,陳中堂,唇亡齒寒的道理,本相還是知道的……你們放心,本相絕不會見死不救!

陳中堂,你回去告訴大清皇帝,一筆寫不出兩個吳字,本相既然是他的叔父,就沒有不救的道理!不過這山西之地……現在還有不少不開眼的大清忠臣啊!”

山西出忠臣啊!什麽祁縣、太谷、文水、榆次、徐溝等地,到處都是大清“忠臣”,又以範、靳、梁、田、翟、黃、二王等“八大忠臣”為首,拼死抵抗,就是不願意投靠大周……其實吳應麒也不是很黑,他只要求山西的忠商們給他湊出1000萬兩銀子,再提供10萬匹駱駝,10萬輛騾馬大車,30萬民夫和300萬石糧食。另外再每家出點人幫著去開發河中。

可是就這點小小的要求,那幫山西的“大清忠臣”都不肯答應……還真是忠不可言呢!

“丞相放心,只要丞相出兵直隸,幫助我大清皇上一起剿滅突入直隸的明軍,皇上可以下明法上諭割讓山西給大周……到時候那幫山西豪商可就沒大義名分可以抵抗大周的天兵了!”

陳廷敬自己也是山西人,他家裏面也是晉商,現在為了保大清,他也是豁出去了。

得了陳廷敬的保證,吳應麒終於松了口,又和吳三畏一起,將陳廷敬送出了娘子關。

站在娘子關的關門內,看著陳廷敬一行人急匆匆離開,吳應麒只是冷冷一哼:“又是割山西,又是賣晉商的……這大清朝怕不是要完了吧?”

“丞相,老夫也是這樣認為的……”吳三畏剛才還是一副大清支持者的面孔,這會兒也跟著變了臉,“康熙如果不是遭了慘敗,怎麽可能把表裏山河的山西割讓給咱?更不可能把八大皇商都打包賣了!

咱們可得謹慎行事,萬萬不能把手頭這邊老本都砸進去。”

原來,吳應麒出兵山西的目的只是想撈一票……他的大周實在太窮了,之前出兵河中又沒撈到什麽油水,西域商路看起來也指望不上,走投無路之下,才想著學李自成到山西拷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