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決戰日!國人必勝!(第3/4頁)

“昨天過了汨羅江……在平江縣過的。”李中山道,“現在距離咱們這裏大概還有幾十裏吧,快一點今天傍晚能到。”

他話剛說到這裏,姚啟聖就挑開簾子進來了,“大將軍、南王,各鎮都已經就緒!”

李中山點點頭,吐出兩個字兒:“出發!”

……

天色微明,號聲鼓聲此起彼伏,一隊隊紅巾紅袍的國人兵,紛紛紅色的溪流一樣,從永興市大營的各處營門流出,成千上萬的士兵在各自的隊旗、營旗、旅旗的指引下,先是組成野地行軍的寬大縱隊,然後浩浩蕩蕩開赴前沿陣地。在他們出發之前,各鎮派出的參謀和督陣兵,已經用各旅特有的認旗(根據中國傳統,一般都是猛獸圖形)在野地當中插出了大致的進軍路線。

各鎮的騎兵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出去了,他們將先行抵達布陣的前沿戰場,防止大周的騎兵隊行進中的明軍進行騷擾。

這些騎兵雖然都只是輕騎配置,沒有厚重的盔甲,但是為了今天的任務,都給他們配了竹槍,再加上人均兩支的燧發手槍,遇上大周的騎兵還是可以一戰的。

另外,模範第一鎮的狙擊手也一大早就出營了,他們會配合自家的輕騎兵作戰,對前沿的周軍騎兵展開狙擊!

當然了,大周那邊也有同樣的配置!

而輕騎兵和狙擊手之間的戰鬥,現在已經展開了,零星的槍聲不斷傳來,有時候還能聽見戰馬垂死的嘶鳴聲音。

李中山和李輔臣的軍直縱隊,也離開了永興市大營。他倆的軍直縱隊中各包括一個鐵甲騎兵標和一個裝備了24門6斤青銅炮和12門大口徑臼炮的炮兵標,不過今天的會戰是野戰,用不著大口徑臼炮,所以這兩個炮兵標所屬的臼炮營,會和其他一些諸如輜重、工兵部隊一起,留守在永興市大營的核心堡壘中。

除了這屬於兩個軍直的48門6斤青銅炮之外,參加今天這場會戰的正面作戰的七個鎮還各自擁有一個炮營,都是12門6斤炮加6門臼炮的配置,臼炮同樣沒有出動。

也就是說,即將投入作戰的明軍火炮,只有區區的132門……在這方面明軍可沒什麽優勢可言。

永興市大營和榔梨市大營相聚大約二十裏,因為兩軍的陣線之間還得流下一定的空間,所以各自走個六七裏也就差不多了。

對於列出野地縱隊的明軍來說,要不了半個時辰,差不多也就到位了。

不過馬拉的大炮是沒有那麽快上來的,所以被安排在第一線的明軍三個師下屬的六旅二十四營,就開始一線排開,猶如赤色是海洋一般,密集的刺刀和長槍都指向天空,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根據李中山的布署,今天的大陣會分為左右兩翼,其中左翼是重點,所以左翼的二線有兩個鎮,右翼的二線只有一個鎮。

根據計劃,待會兒李中山會猛攻吳周軍的左翼,迫使吳軍將預備隊投入左翼,為李中正率領的兩個鎮攻擊吳軍的右翼創造條件。

至於三線,就是明軍的總預備隊,只有一個鎮,就是赫赫有名的模範第一鎮!

另外,各鎮所屬的騎兵,總共兩千多人,被組成了兩個臨時的標,分布在大陣左右,負責掩護明軍陣線的側翼。而李中山、李輔臣直屬的兩個騎兵標,大約三千近衛鐵騎,則集中在大陣後方,和模範一鎮一樣,都是預備隊,由李輔臣親自掌握。

而李中山自己的中軍,則擺在了相當靠前的位置上,就在第一線和第二線之間,占據了一個名叫蔡家坡的高地。

……

天明時分,吳應麒和吳世琮兩父子,也抵達了他們的前沿指揮部所在的黃家沖——這是一座挺大的村子,周圍修了圍墻,就跟個小城堡似的。黃家沖旁邊也有一處高坡,登高望遠,視野相當不錯。

吳家父子同樣把他們的部隊分成了左右兩翼,也組織了前、中、後三線,同樣也利用騎兵掩護側翼——雙方的布署幾乎一模一樣,一看就知道是同門了!

不過吳軍的優勢在火炮和騎兵,擺在吳軍陣線前沿的6斤青銅炮數量很多,總共有228門,都快超過明軍一倍了。

另外,吳軍的騎兵隊規模也非常龐大!每個衛都有一到兩個營的騎兵——那一個營可是足足1000騎啊!

今兒擺在戰場上的吳軍一共十鎮二十衛,其中騎兵多達二十八營,總數有兩萬八千,一部分擺在兩翼,大部則被吳應麒捏在手裏當預備隊。

雖然在騎兵和炮兵方面,吳軍的優勢極大,但他們的燧發槍太少了,平均一個衛都不一定能湊出一個營來,而線膛槍數量更稀有,總共也就能湊出一二百支。真要拼排隊槍斃,吳周這邊還是沒什麽勝算。

吳應麒和吳國貴的計劃是先在正面苟住,然後依靠吳國貴率領的五萬迂回部隊給李輔臣、李中山來個大包夾,一舉斷他們的後路,揍他們的後背,讓他們腹背受敵……計劃很完美,現在就看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