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變天了,李氏幕府?

尚淑英還是跑掉了,但她的兩個哥哥尚之節和尚之瑛都沒了!

昨晚上她看見的那場夜戰,就是她倆好哥哥對戰父子活呂布,那可真是打仗親兄弟對上上陣父子“布”,結果當然那對親兄弟壯烈犧牲了,讓活呂布父子的手下從躲藏的林子裏搜出來,當場就活活割了腦袋!看那兩個死人頭臉上痛苦的表情,就知道割頭是個挺疼的事兒。

朱三太子看了看放在個挺漂亮的托盤裏端到自己跟前的人頭,只是輕輕一嘆,心想:如果不是遇到了王大頭、陳永華、常明月這樣的忠良,我的頭大概也會被人擺在個盤子裏的……

想到這裏,三太子就揮揮手,吩咐左右去找兩個漂亮點的盒子,把尚之節、尚之瑛的頭裝進去,然後和尚之信的屍首一起埋到南京外城外頭。

看見兩顆血淋淋的人頭被兩個錦衣衛帶走了,朱三太子就對已經自己動手找了椅子落座的活呂布父子道:“南王,英王,二位來得正好,寡人正在和幾位先生共商國是呢!”

“商量得怎麽樣了?”李輔臣笑著問,“誰當皇上的事兒商量好了嗎?”

什麽?這事兒還能商量?朱三太子給李輔臣的話嚇得一哆嗦。

“父王,這事兒不用商量,皇帝肯定是三太子當。”李中山趕緊給朱三太子送上一顆定心丸,“不過這個國要怎麽治,還是得好好商量一番的。”

“對,對,”朱三太子說,“剛才梨洲先生正建議說要搞個共和行政之國,寡人也覺得不錯……共和好,有福共享,有難同當,和和美美。”

“不是有福共享,”李中山笑著糾正三太子道,“是有權共享……所謂與之共天下,就是這個意思。而共和的和,則和睦、和諧,以和為貴。加一塊兒,則是君王與國人、國士共天下,君臣和睦,四民團結,國有大事,則君臣與國人共商之。監國,父王,你們覺得這個共和好不好?”

“好,好,這樣很好,深合寡人之意。”朱三太子哪兒敢說不好?

這可讓是三中堂四先生的一致意見,他一個小小的候補原始皇帝怎麽敢反對?

“這個……”李輔臣則眉頭大皺,這個共和好像不是太好啊!國有大事,藩王和朝臣商量一下就好了,為什麽要捎上國人、國士?

不過這事兒既然是他的二兒子力推的,那他也不好和二兒子唱反調……他現在姓李了,他的二兒子就是李二了!得哄著點才是!

想到這裏,李輔臣就點點頭:“這個……也不錯。不過再怎麽共商共和,朝中總有個帶頭的吧?帶頭的是不是稱為大將軍錄尚書事?還有,這個地方上怎麽治理?是不是要廣設方鎮?梨洲先生昔日在廣東辦維新學堂時就主張宰相理政、方鎮禦邊的。舜水先生則一直主張由大將軍幕府理政,由方鎮統禦九邊及沿海之地。我看都挺好的!”

李輔臣當然是想“主天下”的,不過他沒有耿精忠那樣的執念,而是抱著能當皇上就當皇上,當不得皇上就當大將軍,如果大將軍都沒得當,那回兩廣去當方鎮之主也可以的態度。

而且耿精忠這個東王剛剛因為想當皇上而兵敗逃亡了,所以老李對於當皇上的興趣就不大了,開設幕府當大將軍就成了首選。

當然了,他也不是要自己當大將軍,而是想讓李中山當將軍,自己回兩廣當個大藩之主就行。

朱三太子哪裏不明白李輔臣的意思?不過這事兒他說了不算,他是候補原始皇帝……沒有實權的!

“英王,你覺得這個執掌中樞的官稱什麽為好?”朱三太子又把皮球踢給了李中山。

李中山道:“中樞之權應該分為議政和理政,凡軍國大事,先交會議,再由相府或大將軍府辦理。至於中樞理政之臣叫什麽?臣的意思是當今是亂世,亂世必須先軍尚武,首輔之臣應該稱大將軍,並加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名義。等將來天下平定,四海歸一,再改大將軍為丞相。”

“這樣挺好,”李輔臣笑道,“不過這個大將軍誰來合適?”

他一邊說,一邊則看著自己的兒子李中山——雖然他總是和李中山拌嘴,而且還處處流露出對李吉慶的鐘愛。但是在他的心目當中,李中山其實是排第一位的,然後才是長子李吉貞,幼子李吉永,李吉慶只能位列諸庶子之首。至於李吉慶的方鎮之位,其實是他母親孔四貞讓給他的。

“誰當大將軍還是應該由復明大會推舉,”李中山沒等黃宗羲、顧炎武等人一起推舉自己,就先發話定調了,“另外……方鎮和將軍不可兼領!將軍坐鎮中樞,掌天下兵馬,都督中外諸軍,沒有道理再兼領一鎮。”

“老二,”李輔臣趕緊提醒道,“你可是粵海鎮節度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