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如果家裏有了皇位,還能兄友弟恭嗎?(第2/4頁)

吳三桂笑著點了點頭:“好,好,你知道就好!為父也知道你有辦法。但你也不要掉以輕心……李大、李二都不是省油的燈!”

……

西安城外,灞上大營。

在西王世子吳應熊的書房之內,這個時候,也正有一對兄弟在默默對視。這對兄弟就是吳應熊和吳應麒,吳三桂家的老大老二!

吳三桂的兒子不多,親自生的就他們倆,還有一養子吳國貴。吳國貴雖然控制著湖南大部,手裏有好幾萬軍隊,但他畢竟是養子。他要上位是不大可能的,不僅吳應熊、吳應麒哥倆不能答應,吳三桂的那三個帶兵的女婿夏國相、胡國柱、郭壯圖也不能同意,吳家的一批元老也不會支持。

所以眼下有資格在吳三桂之後當皇帝的,也就是吳應熊、吳應麒哥倆了。

而這哥倆現在各自領著幾萬大軍在西安城下會師,順手還把一個倒黴的康熙皇帝給團團包圍在了西安城中!

不過他們現在並沒有攻占西安的能力,因為賴塔和費揚古率領的西路清軍主力三萬多人已經搶在吳應麒的大軍抵達前,沖破了吳應熊所部的阻擊,一舉沖進了西安城。

而西安城內原有數千精兵,還有七八萬人的家眷、奴仆,在充分動員的情況下也能湊出兩三萬人上城頭,現在又加上三萬多,守軍人數最多可以到六萬了。

這個明朝傳下來的西安可沒南京那麽大,六萬守軍守個城那真是太足夠了。

而吳應熊、吳應麒兩兄弟合兵之後的總兵力雖然達到了十萬,多於西安城中的康熙,但也沒有把握可以打敗堅守城池的清軍。

在這種情況下,圍城耗軍糧仿佛就是最優之選了。

現在西安城中的清軍、家眷、百姓加一起總有二十多萬……消耗巨大啊!

而城外的吳軍雖然有十萬之眾,消耗也不小,但只要襄陽、南陽那邊的糧食可以及時轉運上來,總還是能堅持到最後了。

可是出乎這兩兄弟的預料,就在他們準備在西安城外呆上一年半載,把康熙活活餓死的時候,一個讓他們怎麽都想不到的消息從荊門州傳來了。

他們倆的那個坑兒的爹爹吳三桂,居然在這個緊要關頭和李自成懟上了!派兵去偷李自成的荊州、嶽州,而那個李自成也憋著壞,也親率戰船隊去偷襲襄陽!

而兩邊的偷襲都沒得手,最後還在荊門州內方山附近的漢水兩岸隔水對峙!

另外,那個王輔臣……現在改叫李輔臣了,也不是個東西,不幫忙也就算了,居然還來個“轅門射擊以解鬥”——其實就是武裝調停嘛!

而且這個李輔臣還偏向李自成,他都和李自成聯宗了,都拜一個祖宗了,還能不同氣連枝?

所以吳三桂現在實在抽不出力量支援西安了——因為他必須得搜集襄陽一帶所有堪用的船只和水手拼湊臨時水軍,就沒辦法用那些船把糧食從襄陽搬到南陽了。

如果完全要走陸路,那從襄陽運糧到西安有將近一千裏……千裏運糧,路上的消耗可是非常大的!

而且,民夫的數量也不大夠,現在可是農忙的時候。

因此,吳三桂就命令他們哥倆趕緊撤兵!

不過也不要一撤到底,還是得給在關中保持根據地。吳三桂的意思是吳應熊的人控制商州拿著武關這個口子,吳應麒的人守住鳳翔府,控制通往巴蜀和隴右的通道。

這樣,老吳家就能在康熙跑路或來年糧草足備之後,再出兵去拿下西安了……好像也不是很耽誤事兒,挺好的。

可是吳家哥倆還真是有點無語……眼看就贏了,怎麽就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了呢?

“老大,您看咱爹這是……”吳應麒剛才拿著吳三桂發來的令旨看了又看,現在終於放下來了,然後一臉無奈地望著他那個正抱著胳膊愁眉苦臉的好大哥。

“唉,誰叫李自成在他邊上?不戳一刀他手癢啊!不過他即便不出手,李自成也是要出手的!咱們倆還是得被這倆老的坑了!”

“這個……”吳應麒問,“大哥,你手裏還有多少糧食?能支撐多久?西安周圍……咱們再想辦法買一點?”

吳應熊道:“西安周圍幾個縣的糧食早讓我買空了,我手頭的糧食倒是還能讓咱倆的十萬大軍在關中再堅持兩三個月。”

“兩三個月……”吳應麒想了想,“要不我再帶兵去鳳翔府搜羅一些糧草,你再派人在西安府境內仔細搜一搜。也許能湊出夠吃六個月的糧食。只要有這個數,就能和康熙耗下去了。”

很明顯吳應麒還是不願意放棄康熙這個高價值目標!

吳應熊看著吳應麒:“老二,你說的搜羅和搜一搜是什麽意思?你難道要……”

“搶!”吳應麒倒也幹脆,“打仗嘛,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