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福全都哭了,康熙你還笑!(第3/4頁)

因為上一回在蘇州負責抓捕朱三太子的江蘇撫標參將左元陽現在就以副將銜和盧一峰一起督辦江寧團練……這個左元陽很有可能使了個調包計,把真正的朱三太子給藏了起來,又弄了個假的糊弄人!

不過對西安行在的人們來說,這個江寧的朱三太子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清的錢袋子江南的天馬上就要塌了!

江南可萬萬不能有失,否則大清就要完了!

所以在得知這個噩耗之時,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勸康熙馬上離開西安返回京師,並且將陜甘方面的主力調往東南,用來反攻江寧。

但是康熙卻堅決不肯返回北京並從陜甘撤出主力……因為在康熙看來,朱三太子、盧三好、耿精忠都不是大清最大的威脅,而且東南的形勢暫時還不至於大壞,只有應對得法,並不是沒有辦法挽救的。

而真正有可能造成大清崩潰的威脅,也只有吳三桂和李自成!

所以大清必須堅決守九江防線封堵李自成,同時維持陜甘戰場封堵吳三桂。

這兩個都是老反賊,只要能把他們堵上幾年,也許就老死掉了。這兩個老賊一死,大清翻盤的機會就來了。

可要是封堵失敗,讓吳三桂入了西安全有陜甘,或讓李自成入了江寧領有東南。那他們倆的勢力就算真正養大了!到時候就算他們死了,即位接班之人,也能把大清天下給推翻了。

實話實說,康熙的堅持還是很有點道理的,所以大部分的朝臣都被康熙說服,並且還開始出謀劃策,替他想辦法穩住東南的局勢。

有人建議調裕王福全南下揚州坐鎮,總管兩江東路軍務,並且在鎮江設立江南大營,封堵朱三太子和耿精忠的東進之路,同時在安慶設立江北大營,堵住朱三太子和耿精忠的西征之路。

有人則建議同吳應熊秘密議和,以放歸建寧公主和吳應熊的兩個幼子,外加荊州、荊門、德安、安陸等三府一州地盤為代價,換取吳應熊放嶽樂所部東歸。然後讓嶽樂去揚州坐鎮,總管兩江東路軍務……

而就在西安行在方面為了怎麽布置東南防務而展開討論的時候,一個晴天霹靂一般的噩耗,忽然從京師傳來——大元詐屍了!

被康熙皇帝寄予厚望的察哈爾王爺布爾尼和老王阿布鼐利用康熙的信任,召集了察哈爾本部和察哈爾八旗的戰士數萬人,以南下援陜為名,進入口內,突襲居庸關,並且打出了成吉思汗的九斿白纛和察哈爾部的鷹旗……然後向北京進軍!

這下康熙可傻眼了!

他本來還指望利用察哈爾的騎兵去吳應麒的身後燒殺搶掠呢!現在援兵變敵兵,還直接去攻打京師了!

京師可不比江寧,江寧丟了,大清還有苦日子可以過,京師要丟了,那大清就真的要完了。

另外,沒有察哈爾的援兵,賴塔為康熙制定的“祁山——秦州”會戰方略也就沒法執行了。如果沒有人抄吳應麒的後路,以吳應麒的兵力和勇力,秦州城是很難守住的。

不過康熙也夠執著的,到了這一步,依舊不願意放棄關中。只是命令賴塔從秦州抽調精兵猛將去支援京師……同時做好放棄秦州,退守鳳翔、平涼,繼續和吳三桂周旋的準備。

在康熙看來,吳三桂只要不奪取關中,就沒有問鼎天下的資格,而且吳三桂的勢力還很有可能在他死後一分為二甚至為三!

吳三桂如果奪取了關中,那麽他在天下漢人眼中,就有了成為正統王朝的資格……只要他能驅逐大清,恢復中原!

而關中又恰好形勝中原,由關中往東打,成功的先例可不少,連李自成當年也打進了北京城。

可是到了今天,就在賴塔從秦州抽調出來的兩萬精兵剛到平涼、慶陽一帶,北京那邊就用八百裏飛遞送來了捷報……一份不知道該笑還是該愁的捷報。

留守北京的裕親王福全大顯身手,僅以一萬幾千兵馬出擊,不僅輕松擊敗了布爾尼、阿布鼐,而且將兩人陣斬,還俘虜了超過四萬察哈爾部的兵將。其中還包括察哈爾親王布爾尼的弟弟羅蔔藏……經此一役,蒙古中央察哈爾萬戶算是徹底瓦解,大清朝想怎麽編遣都行了。

這當然是好事,但是這好事恐怕是屬於福全的!

康熙這邊似乎依舊不大好……吳應麒趁著秦州清軍主力調離的當口,已經發起了大攻勢,祁山堡在吳軍攻勢發起的當日就被包圍,目前吳家大軍已經推進到了秦州州城附近。

現在想急調剛到平涼慶陽的軍隊回援肯定來不及,搞不好就變成被圍點打援……沒有這支精兵,秦州多半不保。

而秦州一失,吳應麒就算在隴西打開局面了!

一邊是福全在北京大獲全勝,用兵如神;一邊是康熙在隴西屢戰屢北,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