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王秀全,盧三好,賈漢復(第2/4頁)

康熙又一指在王忠孝身旁跪著的盧一峰,“大頭,你還認得他嗎?”

“認得啊!”王忠孝笑道,“他不就是大理盧三好,原來的曲靖知府啊!”

“盧三好?”康熙笑著問,“‘三好’是字還是號?”

“是號,”王忠孝回答道,“他是雲南官場上出了名的好官,從來都是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幫過不少人,而且為官也公正清廉,曲靖府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向來是雲南最富的府,比昆明都強出不少。所以雲南官場上的同僚就送了他一個號,叫‘三好先生’。”

“三好先生?”康熙笑道,“盧一峰,原來你還是個好官啊!可惜你這樣的好官在吳三桂、吳應麒那裏得不到重用。現在你到了朕這裏,只要好好辦差,將來一定會有好前途的。”

“謝皇上……”聽了康熙的話,盧一峰已經流出了忠誠的眼淚,重重磕了個頭。

康熙點點頭,又鼓勵二人道:“王世凱,盧三好,你們兩個人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又都是雲南出來的,和平西王藩下的人都很熟悉……現在平西藩內出了點亂子,朕又不願意大動幹戈,就想用點伐謀的手段,最好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而平西王世子正好給朕出了個招,願意將平西藩讓給他的三弟吳國貴,循孫延齡之例,封吳國貴當雲南將軍,以拉攏吳國貴效忠朝廷。你二人和吳國貴可熟悉?”

“熟悉!”王忠孝點點頭,“吳國貴的兒子吳世玨還是奴才的把兄弟呢!”

盧一峰說:“微臣和吳國貴也有些交情。”

康熙滿意地笑了笑:“看來你們二人都有了建功之地!朕希望你們二人可以通力合作,一起為朕為大清為天下撫平雲南立下不世之功。”

“臣為皇上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盧一峰又給康熙重重磕了個頭,還是那副感激涕零的模樣。

“皇上但有所命,奴才萬死不辭!”王忠孝也學者盧一峰的表情,給康熙行了個大禮。

康熙又道:“盧一峰,你剛到北京,先好好安頓一下,然後就先到豐台大營去效力吧。

王大頭,你這次的差辦得不錯,朕先給升一個總兵銜,再加一個豐台大營的贊襄軍務銜,你的粘杆長還繼續當著,等雲南平定了再放到曲靖去當總兵。

曹寅,你這回的功勞也不小,不過你的年紀還小,還需要再好好歷練……這樣吧,朕給你個粘杆長的銜兒,去東堂子衙門給大頭幫忙。”

……

王忠孝從景運門裏出來的時候,已經有點心事重重了。

因為康熙剛剛提拔了曹寅當了東堂子衙門的粘杆長。雖然王忠孝的粘杆長也還在,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康熙是要培養曹寅接了粘杆處東堂子衙門!

很明顯,康麻子始終沒有把王輔臣、王忠孝、王吉貞當成自己人……哪怕王輔臣和他也是“一奶同胞”,但他還是想把王忠孝一手創建起來的東堂子衙門交給曹寅,然後給個曲靖總兵或是什麽援剿總兵就想打發了王忠孝!

也幸虧王忠孝早就看穿了康麻子的真面目,早就準備把大清朝給坑死了,要是真的當大清忠臣,那可就當虧了……

“大頭!大頭……”

王忠孝正想心事呢,突然聽見個熟悉的聲音,趕緊擡頭一看,發現喊自己的不是別人,就是大清第一“扶弟魔”愛新覺羅·福全。

福全身邊還跟著倆人,一個是王忠孝的好哥哥王吉貞,還一個是個六十多歲的老爺子,穿著件很舊的長衫,臉長得非常兇惡,不過卻堆滿了笑容,正捋著白胡子在那兒朝王忠孝笑呢!

這個長得兇惡,表情卻很和藹的老頭,王忠孝看著有點眼熟,但卻想不起來是誰?不過他既然和福全站在一塊兒,那必然不是一般人呢!

再瞧瞧他這個長相,年輕的時候多半是個巴圖魯!

想到這裏,王忠孝趕緊上前去,先給福全行了一個打千禮,然後又轉向那老大爺,行了個晚輩的打千禮,還笑著問:“給老大爺請安了。”

“大頭,你小子怎麽叫我大爺呢?”那老爺子一臉和藹地說,“我是你賈大伯啊!”

“假大伯”?王忠孝心想:我還有“真大伯”嗎?

“老二,”王吉貞看見弟弟一頭霧水,趕緊指著那老爺子說,“這是賈太保啊!”

賈太保……想起來了!

王忠孝終於想起來了,這老頭子是清初山西籍“貳三四五六”臣的一個老大哥,還有一個很“不大清”的名字:漢復!

另外,這老爺子還是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典型。

這位賈漢復是山西曲沃人,明末時候當了淮安副將,順治二年降清,隸正藍旗漢軍……到這兒,他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貳臣軍頭,和王輔臣也差不多。但是個賈漢復降清之後卻突然愛上了學習!一大把年紀了,還是個軍閥,居然把少年時扔下的四書五經又撿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