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亟需改變

不只是楊福在疑惑,作為安西首腦的魏王劉旻,同樣因為集勒鎮襲擊事件而陷入深思。當然,他倒不疑惑這些人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大規模的襲擊事件,這兩年在安西並不少見,只是,集勒也算是安西當前統治的腹心了,然那些“教匪”嘯聚出沒,襲擊官府市鎮,實在有些猖獗。

並由此,引發劉旻對當下安西局勢的憂慮,此起彼伏的“教匪”叛亂,哪怕只是一些小騷亂,也讓都督府不勝其煩了。

這已然成為了安西治安穩定最直接的禍患,治安戰的麻煩,誰試誰知道,個中滋味,劉旻這些年是品嘗了夠。

從國內西遷而來的各族百姓,雖然都是武裝移民,拿起農具能生產,提刀就能砍人,但“教匪”的襲擊從來都是防不勝防,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而來自國內的移民,不怕吃苦,甚至不怕危險,但若是長期處在這種不穩定的社會環境之中,其生產積極性也是大受影響,畢竟,他們大多數人還是懷揣著美好希望到安西來的。

十分的精力需要有三分放到對“教匪”的防備上,剩下的精力,可不夠把所有事情做好。教匪肆掠,已經嚴重影響安西的社會治安與糧畜生產,而對當下的安西而言,農牧生產是與軍事建設同等重要的大事,這件事解決不好,莫說百姓了,安西都督府也寢食難安。

這些年,安西都督府也在想方設法從國內吸引移民,其中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國民填補安西之空缺,改變當地人口結構,夯實統治根基。

但要引人來,基本的社會治安總要保證吧,一個秩序不穩、隨時處在騷亂中的地方,即便農牧條件再優良,也只會讓人望而卻步。

畢竟在當下的大漢,底層平民哪怕苦一些,但只要肯賣力,日子總能過下去。寧為太平犬,不做亂離人,這是再樸實不過的道理。

再加上個戀土情結,願意跋涉千裏來安西的人,就更少了,因此,移民的速度,是大大放緩的,這讓安西都督府十分頭疼。

如今安西治下的那二十多萬國內移民,漢人也就十萬出頭,就這,還包括一些流人、罪犯,以及河隴地區一部分受不了“西征弊政”的貧民。在國內,承受的是西征之弊、之苦,到了安西,就是享受西征之利……

然就這些人,也遠遠無法滿足安西都督府對人口的需求,他們是連國內的“二等胡民”都當做自己人,委以信任,保護財產。

在移民的目的上,安西這邊似乎陷入了一個死結,一方面希望通過引入漢民,調整當地人口結構,從根本上解決統治問題;另外一方面,沒有一個基本穩定的治安條件,對國內人口的吸引力又極度薄弱。

對於很多西北百姓來說,倘若西遷成為尋求改變生計的必然選擇,那麽何不去高昌,隔壁高昌道同樣在實行人口政策,那還在“國內”,還不用翻越天山,農牧條件同樣優越……

當然,就從結果來說,遷到安西的人要遠多於高昌,原因也很簡單,安西有朝廷不計成本的扶持供血,甚至苦巴巴的高昌道本身都得抽血輸向安西。

這也是有歷史淵源的,當初調整安西轄區,設立高昌道時,把疏勒地區從安西都督府劃到高昌,算是割了塊肥肉,事後從高昌抽點血“賠償”給安西,也在“情理”當中。

西北官民,苦西征者恒多,但猶以高昌道為甚,沒辦法,高昌道屬於後娘養的,各方面基礎都很薄弱,不到十年的時間,曾經“一母同胞”,也有點離心離德了,這也是領地意識在作怪。

如今的情況,眼瞧著發生巨大變化了,朝廷雖然明面只是取締了一系列因西征引發的“弊政”,但已經從實際上宣告停止過去那種供血式的支援。

對此,其他西北道州或許還存在些既得利益者的拉扯與角力,但在高昌道,卻是官民齊心,一致擁護朝廷的正確決策。

在這樣的背景下,安西都督府這邊,危機意識暴漲,警鈴大作。以劉旻為首的一批安西高層,已經認識到,安西內部那一系列問題,尤其是治安問題必需得到解決,否則,他們那並不算鞏固的統治恐有顛覆風險。

然而,認識到這一點容易,難的是,如何解決……

碎葉城,與安西治下大部分城鎮一樣,城池設施經歷過大規模改造,但畢竟曾作為黑汗國都,規模不小,漢家的文化氣質正在不斷浸潤這座城市,但城內依舊保留了大量異域風格建築。僅從建築這一角度,都隱約能看出碎葉城的重重矛盾。

都督府就是原黑汗宮,也是碎葉城中改造最徹底的地方,畢竟是安西最高權力中心,權威性必須得到保證,那些明顯的舊政權痕跡都被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