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2頁)

這幾年,圍繞著太子妃與趙妃展開的東宮內鬥,是越發激烈了,過去,大臣們看到的是皇子間可能的奪嫡,如今,已經有人看到第三代去了。

迄今為止,劉旸的太子之位,仍舊是穩穩當當的,幾乎是牢不可破,而一個二十年的太子,也早有了足夠深厚的底蘊與影響,哪怕沒有母族的支持,劉旸僅靠自身,他這麽大旗也是足夠牢固的。

最重要的,還是劉皇帝對他,始終信任,掏心掏肺地表達期望,說“江山未來是你的”,這樣的情況都屬尋常。

事實上,劉旸對劉皇帝而言,已經可以看成一種寄托,寄托著他的心血,他的期望,花了那麽多年方才培養出這麽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繼承人,那種近似於單行道上的堅持,也是沒法走回頭路的。

當然,這些都有個前提,那就是劉旸自己不作死。不過,也這麽多年表現出的素質來看,如此內秀的一個太子,還是足夠聰明的,也早就適應了自己的身份,如何應付劉皇帝更是熟練。

不過,對於自己的家事,對於東宮的麻煩,他卻時感苦惱。慕容妃與趙妃之間,可不是東宮女人之間的爭風吃醋,其折射出的是慕容氏、趙氏這兩大勛貴家族的爭鬥,關乎的也是將來帝國傳承的問題。

這顯然也是個引人注目的事,劉皇帝之後,若無意外,就是劉旸了,這一點是人所共知的,其他的皇子親王國公,不論誰都沒有和他爭的實力與威望。

但劉旸之後呢,這就值得說道了。雖然在劉皇帝還在世,在劉旸正富春秋之時談這些,顯得有些早,但對於一些“目光長遠”的人來講,這一點都不早。

並且,劉旸的情況,也值得關注,時至如今,劉旸也只有兩子一女。長子劉文渙,趙妃所生,如今已然九歲;次子劉文濟,乃是蕭妃所生(蕭燕燕在產子之後地位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如今五歲。

至於太子妃,好不容易在開寶十五年懷上了,並在當年冬臨盆,結果不巧的是個女童,這不只讓慕容妃失態,也讓劉旸頭疼不已。

就是劉旸自己,哪兒能沒有考慮過繼承人問題,從已有的二子中選,毫無疑問,該是長子劉文渙,畢竟根紅苗正,劉文濟畢竟是蕭燕燕之子,天生處於下風。

但是,太子妃不幹啊,在近乎絕望的情況下,有個人給她出了個主意,他是太子妃,是劉旸正妻,也是劉旸子女的嫡母,於是建議她把劉文渙給收養過來。

這個想法,是很有建設性的,就是劉旸聽了,也覺得是個不錯的辦法,一舉兩得。但是,這顯然遭到了趙妃的強烈反對,大概是受了母親的影響,小皇孫劉文渙也不願意。

這件事情鬧騰了一陣子,引得朝野上下蜚短流長,還是不了了之,以太子妃的主動放棄結束。畢竟,收養一個將來很可能不會孝順自己的兒子,實在沒有必要,反而是替“敵人”的兒子穩固地位,不劃算。

而在整個過程中,趙匡胤沒有貿然表態,始終沉默,倒是已經回朝擔任中書侍郎的趙匡義,私下裏和趙匡胤說過,讓太子妃收養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這是能直接定論、確定劉文渙地位的事情。

可惜,趙匡義眼光獨到,但他沒有太多幹涉的能力,他是只是叔父,沒法控制趙妃的想法,更沒法影響到慕容妃。

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就是劉皇帝都聽說了,劉旸也曾以此請教,被劉皇帝不鹹不淡地批評了一頓,說連後宮治不好,如何治天下?還有些不要臉地拿自己“和諧”的後宮做例子,教育一番。

而就劉皇帝而言,心中怕也沒什麽主意,都說隔代親,對於孫兒們,他也確實沒有特殊的偏好,何況,談到繼承人的問題,就更得慎重了。

不過,對於東宮中的明爭暗鬥,劉皇帝也是聞之不喜的。同時,也覺得人心亂了,他還好好地活著了,有些人就開始考慮起第三代帝王的問題了,簡直不像樣,是居心叵測,還是已經不把他放眼裏了?

因此,那段時間,劉皇帝的脾氣也有些不好,找趙匡胤喝酒的時候,都是冷著臉的。

慕容氏收養劉文渙的事情沒個結果,而由於劉皇帝的態度,東宮也安分了兩年,但是,近來,又起波瀾了。

經過長期的觀察與思考,太子妃再次向劉旸提出,她要收養蕭氏所生的劉文濟。此議一出,劉旸是真頭疼了,東宮、皇城、乃至朝廷中,也是反響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