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2頁)

劉皇帝即向劉旸吩咐道:“傳詔西北文武,開啟全面剿匪,不惜代價,不惜手段,朕要在一年之內,看見一個無匪盜猖獗的西北。

至於那些,與馬匪秘密勾結的胡虜部族,按律整治,既然發覺了問題的根本,那就給朕對症下藥!

不要怕引起動亂,將朕的意思寫入詔書,曉示內外文武,包藏禍心之輩,朕斷難容之!”

劉皇帝這話說得決絕有力,氣勢十足,劉旸自不敢怠慢,默默將劉皇帝詔意思想記錄於心,嘴裏應道:“是!”

不過,冷靜下來,沉吟一會兒,劉皇帝還是補充了一句:“另外,對四道軍政主官,單獨發一詔。對待馬匪,自當占盡殺絕;對待勾結匪盜部族,也要除惡務盡;不過,具體執行,手段要靈活,要針對確定,不要盲目擴大,其中分寸,由他們自己把握。不論如何,朝廷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是!”

顯然,劉皇帝的腦子,還是保持著清醒的。這也是西北局面,只是局部有疾,影響還不算太大,因而舉措也就相對克制著,顧全大局。

而如果真到動亂的局面,難以收拾,為了安定,解決麻煩,他也不吝惜用更嚴酷的手段,不惜搞他個血流成河。

“西北的遷戶情況如何?”劉皇帝主動問起。

異族胡虜問題,是西北的痼疾,是主要矛盾,但劉皇帝更關心的,還是可以作為根本的漢人遷戶情況。

對此,劉煦給了一個良好的回答:“西遷的百姓,經過這麽多年,大多已然安置下來了,或耕地,或畜牧,或經商,基本都有其產業,再加朝廷對遷戶五年的免稅政策,已然安定!”

提及到漢民的情況,劉煦繼續道:“經臣與東平王等商談,一致認為,如今西北漢民,大部分仍舊集中在關內,隴右、河西、榆林三道,雖有遷戶,相比於大量的胡虜,仍舊稀少,分布極不均勻,這也不利於朝廷的統治。還需設法,繼續向西北遷民!”

劉皇帝點了點頭,認真地思索著,到如今,再強行為之,怕也不妥,內部的人口,也遠沒到溢出的時候,只能從政策方面來考量、引導了,然而,又有多少人願意到大西北去拓荒,用愛發電?

想要有顯著效果,還得靠官府主導。另外,大量的遷戶入境,胡漢矛盾也是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不得不慮。

思吟一陣,劉皇帝擡眼對著幾人,笑道:“今日就到這裏了!你們辛苦遠歸,本該給擺一桌酒宴,接風洗塵,不過天色已晚,明日再說吧!”

聽劉皇帝這意思,顯然是要趕人,劉煦、劉昉、趙匡贊也確實是乏了,因而主動告退。劉皇帝則向二兄弟叮囑道:“先去拜見皇後!”

“是!”

“爹,回城之時,途聞一件兇殺案,兒覺得當向你稟報!”劉旸留了下來,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