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2頁)

“是!”

算起來,大漢的歷法這是第三次修訂了,最初舊歷錯亂,由張昭、蘇禹珪等人整理,勉強頂用。後來又有薛居正牽頭,進行詳細的審定,相對精密,沿用至今。但是怎麽說呢,不是專業的,終究有些疏漏錯謬,而如今的欽天監王處訥,則是個真正的專業人才,鉆研此道,造詣很深,此前特命其審編新歷,如今算是出成績了。

歷法的作用與意義,幾不用贅言,與百姓的社會活動、生存生產息息相關,可以說,所有人都是依著其指導過日子。雖然不怎麽懂,但不妨礙劉皇帝了解其重要性。

王處訥還不足五十歲,但幹這一行的似乎都有種飄然出塵的氣質,有種“仙氣”,他親自帶著一本厚厚的皇歷前來,向劉皇帝介紹釋疑。

臉上帶著微笑,讓此公在自己面前裝了一波後,劉承祐說道:“當將此歷,迅速刊印,發傳天下,替換舊歷!至於王卿,卻是朕怠慢了你,編歷有功,賜錢五百,絹一百,綢五十,車服一套!”

“臣不敢居功,謝陛下!”嘴裏謙虛著,面上還是忍不住喜色,賞賜重要,皇帝的認可更重要,王處訥又主動道:“不知新歷當用何命?”

對於命名這種事情,劉皇帝從來是簡單直接,只稍加考慮,便道:“就叫《欽定開寶應天歷》!”

處置完歷法的事後,劉承祐就開始閱覽起那些奏章了,不過,始終顯得心不在焉的。事分緩急,顯然,手中的一些事務與謝表,在他看來,並非急務。

放下批復的朱筆,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喚來石熙載,也不廢話,直接對他道:“你擬一份詔書,朕與豪傑操戈以定天下,也當與志士下馬以治天下。而今國家初定,百廢待興,乾祐既終,開寶伊始,如何修政安治,還需群策群力。著在京文武臣僚,各抒己見,上書進策,共商國是!”

“是!”

事實上,此番那麽多地方上的大吏、要職入京,可不是單單為了參與大典的,劉承祐召他們進京的用意之一,就是讓他們與中樞共同商討治國之策。畢竟是涉及大漢接下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發展政策,不能僅靠中樞,還需多了解地方實情,多聽聽下面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