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殺,不殺?(第2/2頁)

呂胤的話,劉承祐是越聽越不對味,擡手打斷他,問道:“你這是在替劉鋹辯解開脫?”

呂胤反應淡定而平靜,拱手說:“臣不敢,陛下垂詢臣,臣不敢隱言,只說心中看法。臣以為,劉鋹昏昧無能,罪過固然不輕,但若以亂政亡國之罪名系於其一人之身,卻也有失公允。

其畢竟曾為一國之主,今為王師所俘,扣請認罪於禦前,恭順而懇切,臣以為,陛下可小懲大誡,足以昭示天下!”

“是極!是極!”見有人為自己說話,劉鋹激動了,趕忙附和道:“陛下,臣知錯了,願意贖罪,只求陛下饒臣一條性命。”

稍微有些意外地看了呂胤一眼,他與劉鋹絕對沒有什麽利益往來,這也是個精明而有見識的人,然而,他卻為劉鋹說話。

回味了一番呂胤的話,劉承祐略有所得,對呂胤的考慮,也有些理解了。這大概是價值取向的問題,也有為尊者諱的意思,關鍵就在於,劉鋹畢竟是一國之主。就像莊宗之失國,可以把罪過推給伶人,說他們惑君亂國,如今劉鋹也一樣,也可以說是為巫宦所蒙蔽,因而做出那些不道之舉。再者,以劉皇帝對歷來對這些亡國君臣的“寬待”作風,似乎也不必專門對一個劉鋹問罪極刑。

如果站在一個君主的立場,這並不難理解,也不難接受。甚至於,劉皇帝由此想到,如果自己出了什麽疏漏,做了什麽錯事,天下臣民理所當然地把責任推給他身邊人,那他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劉皇帝如今考慮事務,往往容易同自身聯系起來,多加考慮,反復揣摩。這麽一想,也逐漸有了注意,看向史延德:“史卿,操縱南粵國政的那些巫宦,此番一並押送東京了嗎?”

“回陛下,為南粵士民所痛恨的龔澄樞、樊胡子、盧瓊仙等二十人,悉數羈押還京!”史延德對於如何處置劉鋹並不感興趣,皇帝問,他就答。

“傳詔,將這一幹人等棄市!”劉承祐說道,看著劉鋹:“你當前去觀刑!”

“謝陛下!”聞言,劉鋹不驚反喜,趕忙拜謝。劉皇帝這麽說,顯然是不打算取他性命了。

“別忙著道謝!”劉承祐卻道:“你的性命,朕不做主!”

說著,劉承祐向呂胤吩咐道:“傳朕口諭,讓東京五品以上官員,公議劉鋹處置辦法,另外,讓來京請命出兵的那些嶺南士民也進行理論公投。如何處置,聽官民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