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心虛(第2/2頁)

深吸了一口氣,李彝殷盡量冷靜下來,看向另外一名姓張幕僚,說道:“不可否認,眼下的情勢,卻是堪憂,其所言,並非毫無道理。如今我身在開封,遠離根本,倘若朝廷真欲將我扣留,那是斷然沒有反抗的余地的。

我若被囚於此,哪怕受盡屈辱,亦無幹系,唯慮夏州生亂,雖有我兒光睿尚在,但難保局勢動蕩,與朝廷可趁之機。

不論如何,需思脫身之計啊!”

在來京之前,李彝殷也是做了充分準備的,甚至將他出了意外的後事都安排好了。然而,如果朝廷真的翻臉了,那點後手,又豈能保完全。他統治了定難軍二十多年,在穩定局勢,斂聚人心方面,李氏家族內部在短時間內還沒有人有那樣的威望替代他。

而從李彝殷的話裏,可以聽出,獻地,是不可能的!

“使君,屬下以為,潛逃是必不可為之事,那會顯得心虛,觸怒朝廷!”幕僚想了想,答道。

“都這種局面了,還顧慮這般多作甚?”李彝銳忍不住了,被李彝殷一瞪,又閉上嘴了。

張姓幕僚則道:“屬下以為,情勢或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這般嚴重!”

“哦?”李彝殷精神微振,手一擡,道:“快請說來!”

“其一,對於留高所請,到目前為止,朝廷似乎仍沒有明確的態度與措施,可以想見,天子與朝廷也在猶豫。漳泉自不提了,山高路遠,又為唐、粵兩國所阻,此時納之,也無法予以有效控制,實為雞肋。

其二,使君此番主動來朝,帶誠心,攜厚禮,祝賀大捷。如此恭順,朝廷豈能無故扣留,惹人非議,中原天朝,豈能不顧惜顏面?

是故,屬下以為,我們不可因此變故,而自亂陣腳!”

這一番分析,還是穩了穩人心的,李彝殷想了想,道:“話雖如此,但我們的安危,夏州的將來,不能全靠朝廷發善心!以朝廷這些年在隴右、河西的蠶食擴張來看,我夏州早晚是其目標,若是因留、高之輩,將其目標提前轉向我們,那問題可就嚴重了!”

張姓幕僚說:“天子有混一宇內之心,海內皆知,然從以往大漢國策來看,當先圖南,而後略北。去歲若非契丹人主動挑釁,怕也不會有這一場驚天動地的漢遼大戰。

若無意外,於我夏州而言,還有積蓄力量的時間!”

“你就直說吧!如何從開封脫身?”李彝殷有些不耐煩了。

略作苦笑,幕僚又想了想,道:“使君,欲求脫身,屬下建議,上奏天子,言願獻定難軍屬地,但因轄下形勢復雜,土地籍冊也需整理,求還夏州,籌備獻地之事。倘若天子應允,待歸夏州,自可另做周旋!”

這個建議,還是有可行之處的,一般情況下,礙於各種因素,朝廷也是真不好強留李彝殷的。李彝殷考慮一陣,突然道:“若我上表,天子幹脆以此理由留我在開封呢?那豈不是正中其下懷?”

幕僚一愣,認真思詳,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人心總是難測的,更何況是天心,而當今天子,也從來不是個因循守舊的人。

思來想去,人在東京,無論朝哪個方向考慮,似乎都有風險。過了好一會兒,幕僚又開口了:“使君,屬下以為,天子前者之所以對留從效所請,按捺不發,未必沒有試探我等藩臣心意的意思。高紹基是隨留從效之後,做了選擇,不管如何,使君也該有所表示。

屬下建議,使君可入覲天子,以此事試探,同時表明夏州臣服之意,看其反應,再做計較。另外,除了我定難軍,尚有江南的吳越國,未作表態,我們不必過於緊張!”

考慮了一陣,李彝殷也無其他辦法,徘徊幾許,說道:“暫且只能如此了!”

開封上空,斷斷續續地,打了好幾陣雷,市井之間,百姓還家,商販歇業,都做好了避雨準備。然而,許久過去,竟沒有一滴雨水落下,最終,那積聚已久的陰雲反而逐漸散去,太陽的光輝落下,將天空本來的面貌展現,世界再度恢復清明。

而李彝殷在賓館內,心情苦悶,終是嘆道:“看來此次來京,卻是來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