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

對於柴榮的勸解,劉承祐略感訝異,從他的言語中,竟有為範質辯解周旋之意,冷靜了些,不由看著他說:“柴卿,朕沒記錯的話,在朝中之時,你與範質因政見不合,時有爭執,怎麽如今反倒替他說話了?”

聞問,柴榮平靜地應道:“如陛下所言,臣與範公只是政見不合,對其品行才德,臣也是十分敬重的。對於繼續北伐,臣是全意支持,也反對範公的保守。

範公雖則迂固,但臣相信,其所言,都是發乎公心,為邦國民本計,此番北伐,朝廷也確實空竭其力,朝中老臣們有所憂慮,也慮禍患於先……”

柴榮這一番話,令劉承祐對他刮目相看,一直以來,在朝中,範質與郭榮二者,爭端不斷,在治國為政理念上屢有沖突,幾乎就是政敵。此番,在劉承祐怒斥範質之時,竟然能夠盡量公允地為其說話,這等胸襟氣度,也確實不凡。

收回目光,徹底平復下心情,劉承祐方才說道:“北征以來的艱苦,朝廷的代價,軍民的付出,朕豈會不知?然而正是艱難之時,才當上下同心,共克險阻,完成北伐大業。這等時刻,怎能為畏難退縮,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陛下莫若去書一封,言與東京群臣,安撫其心!”這個時候,沒怎麽作話的趙匡胤開口建議道。

聞之,劉承祐稍微考慮了下,當即攤開一張絹布,提筆疾書,用好印後,喚來張德鈞便吩咐下去,六百裏飛傳東京。

當然,範質只是代表一部分聲音,有反對者,自然也有支持的,像魏仁溥、王樸等臣,是堅定的北伐派。而作為劉承祐委派的北伐大軍的“管家”,一切軍需的補給,仍在籌措轉運中。

劉承祐也未因此而喜,他顧忌的就是,朝中大臣因兩派爭執,而誤了大事,要知道,三司使薛居正也是屬於保守派的,而北伐大事,在財政三司這一環,是不能出問題的。

是以,在回書之中,劉承祐用詞倒是冷靜而理智,沒有表現出任何氣憤之意,反而一種十分鄭重的辭調,向範質做出解釋,表明他繼續北伐的決心,希望範質能夠為眾臣表率,和協同僚,安撫人心,全力支持他,勿作他慮……

劉承祐這封回信,算是給了範質很大的面子了,如果他還不識趣,那就不能怪他不念君臣情分了。同時,劉承祐又命張洎擬了一份詔書,發往東京,告諭群臣。

因為範質等臣引起的波瀾,劉承祐也不得不承認,他遠離東京,就對於國家的掌控力而言,確實下降了。畢竟山高皇帝遠,他若是在東京,基本可以保證,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即便有這種聲音,也會迅速被壓制下去。

當然,禦駕親征乃是必為之事,他也能夠承受這一點點權力的“不穩”。不過,劉承祐已經在考慮,此次北伐之後,別京親征的問題了。

處理完自東京刮來的風波,劉承祐的思緒迅速轉到軍爭大事上,看著在場的將帥們,直接沖柴榮發問:“柴卿可與諸將通報春季進攻的安排!”

“是!”

這是一場禦前軍事會議,在懷來負責統軍的慕容延釗也奉命回幽州參與討論。柴榮起身,說道:“經過一個冬季的弭兵罷戰,我北伐大軍得到了十分充足的休整,傷兵還營,糧械補充,士氣漸復。是故,向遼軍發起新一輪的進攻,勢在必然!”

說著,柴榮站到地圖前,比對著漢遼雙方軍事形勢圖,正聲說道:“根據多方探報,如今遼軍,仍集結有約二十萬軍,布置雲、武、新、蔚地區,遼軍最後的精銳多集於此,倘若能夠將之全殲抑或重創,那麽契丹將一蹶不振,我們不只可以趁機收復舊土,大漢北疆邊患,也將得到徹底的改善,不復以往,芒刺在背!”

停頓了一下,注意了下將帥們的反應,柴榮繼續說:“遼軍雖則耐寒,然而此冬以來,因缺乏過冬所需,兼補給困難,整個嚴冬的對峙下來,遼軍的情況已然十分窘迫。其為補軍需,又於轄境之內,大肆搜斂,雲朔之民,凍餓而亡者甚眾。軍心浮動,民怨沸騰,是以,不論在軍還是在民,都是我軍發起進攻的良機!”

“經過陛下及行營商討,此番作戰,分三路進攻。第一路,由前營都部署慕容延釗統帥,以十二萬軍西進,攻文德,取懷安,而後經由懷安轉道西南,壓逼雲州;第二路,由禦營都部署趙匡胤,率五萬軍,出飛狐道,攻取蔚州,而後轉道西進雲州;第三路,由衛王率十萬軍,自應州北上,直接威脅雲州。

此三路軍,合計二十七萬,采取並進之策,只需逐步壓迫,遼軍兵力雖然仍舊充沛,但萬難抵擋大漢兵威。發起進攻的時間,定在本月十八日,倘若進展順利,一個月後,三路大軍可會師於雲州城下,宣告北伐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