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3/3頁)

對於這份名單,劉承祐並沒有多少異議,他更看重的,還是此次大案的推鞫偵辦流程,比如,中央復核。

“以竇卿之能,想來略無疏漏,但對上呈東京的案档,亦需調派職官,仔細審議復核!”劉承祐看著知刑部事的李濤,叮囑道。

李濤回應地很幹練:“是!來報之前,臣已遣送道司郎官依档案核驗!”

“許州官吏,調派如何?”劉承祐將注意力放到楊邠身上。

平靜地迎著天子的目光,楊邠匯報道:“諸曹判官及所罷縣官已調動完畢,盡錄官档,其下者,由地方任命。如今,唯許州軍州事,尚由竇貞固權之,臣恐所議人選,不合上意,待陛下欽定。”

楊邠的話,總是這般帶刺,對其容忍,已近極限。李濤在旁,眼神快速地在那君臣身上恍過,頭埋低,心不屑。

劉承祐的反應,一如既往的平靜,乃至漠然,目光自楊邠身上挪開,正視前方。這個時候,楊邠也只在他的視線之下,目光不偏,都看不到他。

少作沉吟,劉承祐平淡地吩咐道:“讓竇卿就任許州知州吧,統轄諸判,主理政務。嗯……加侍中、刑部尚書銜!”

頓了下,又瞧向邊歸讜:“調趙礪還京,重新選派留州禦史,負責監察事務!”

“是!”邊歸讜沉聲應道。

雖未明誥天下,但此番對許州的安排,就是軍政分離的初步嘗試。這可不向河中、同、華那邊,那邊的知州、知府,雖然名義上不似節度那般擺在台面上,深入人心,但仍舊是軍政一肩挑的。

許州則不然,知州僅知州事,其下設諸曹判官,分管刑獄、稅賦、戶籍、農事、工商等務。其下諸縣,在皇權連下州都未達到的現實情況下,能達到下縣,已是劉承祐的初步目標。

至於許州軍事,就如劉承祐離許之前的安排一樣,由許州馬步軍指揮使王漢倫,將之徹底整頓了一遍,以盡地方軍隊的職能。

安排是這般安排了,但是會向什麽方向發展,會是什麽樣的結果,還猶待觀察。所幸,許州就在近畿,劉承祐也未聲張,有的是時間與耐心,發現問題,及時調控,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