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興隆溝(第2/3頁)

雷蒙笑笑:“放心交給我,一定把農場管理得好好的。”

他們早已經跟雷蒙說了準備進山淘金的事情,雷蒙雖然也很想去,但他也清楚,即使在農場的人都挺實誠、靠譜,還是不能少了主事人,農場的事情也很重要。

而且,王大龍正在給他建著木刻楞。

哥幾個建房的事兒,張韶峰留到了最後,不過,預計在年前,也能早早完工。

事情交代清楚,下午的時候,幾人專門去了一趟區上,給托木倫買了些糕點糖果啥的,主要是送給那幾個黑瘦的孩子。順便去區上車隊,找孟兆華的姐夫和另外一個司機,請他們幫忙送這一趟。

五個人,五匹馬,六條狗,加上帳篷等工具,兩輛車子,倒也完全能坐下。

出行的證明則是由張韶峰專門去跑一趟,很容易辦理齊備。

第二天一大早,幾人在呂律這裏集合,一起吃過早飯後,將馬匹和行李裝上車子,開始了這次尋找金子的旅程。

一路從屯裏出發,經過北安的時候,呂律喊話叫住孟兆華他姐夫,沒有繼續前往五大連池、嫩江方向,而是轉向孫吳。

這讓跟著呂律坐在車廂裏,想要從呂律多聽一些關於淘金知識和軼聞的張韶峰忍不住問:“咱們不是要去拉瓦幹托木倫的烏力楞嗎,咋改道了。”

“托木倫家裏咱們肯定要去,往孫吳方向經過愛輝,再到呼瑪金山鄉的興隆溝,先去那裏學習淘金,然後咱們再去托木倫家的木刻楞,往兩個方向走的距離差不了多少。

咱們不是去打獵,是去淘金,而現在所選的路線,相當於是沿江而上,大都是邊境地帶,也是出產金子最多的地方,咱們也能順便看看一路上的情況。”

呂律簡單說明自己的用意。

張韶峰和同樣一直喜歡跟呂律呆在一起的趙永柯一下子就明白了。

“找金子,這裏就有兩個法子,一是到了一個地方,找當地人問問,有沒有在附近找到黃金的線索,然後通過當地人提供的線索去找。

還有一點,你們肯定想不到,很多帶有‘金’字命名的地方,有不少就是找到過金礦的地方。這就跟咱們很多以虎命名的地方,比如虎踞嶺,守虎山之類的地方一樣,是曾有大爪子活動的地方一樣!”

呂律笑著說道:“HLJ兩岸鑲金邊,沿著江走,看著周邊的山勢、水脈,才更好把握方向位置,判斷可能出金的地方,雖然是去找金子,但也不是一頭紮進深山,悶頭亂轉啊,咱們得講究方法。

從古至今,這一路過去,可是有很多廢舊無人的金礦舊址,可別小看了這些地方,找金子,這些舊址也是能作為依據的,一個地方出了金子,那麽附近的地方可能也有,這一趟,可是對以後有很大意義的,注意多看。”

兩人都微微點了點頭,接下來一路上,三人更多的時候是掀開車子的篷布,看著路兩邊所過的山勢水脈和村莊。

一天的奔波,直到入夜了才抵達孫吳。

不像冬天大雪封路,汽車也行走艱難,現在是入夏了,一路上的車速,不是冬季能比的。

照這樣下去,明天動身早一點,在傍晚的時候就能抵達呼瑪金山鄉。

這一路上,呂律其實印象深刻。

上輩子倒賣山貨,可沒少往靠近邊境的地方跑,沿途在後來開放了好幾個口岸,跟老毛子那邊做交易。

而令呂律最深刻的是從摩爾根到漠河這一段路程,沿途有一連串按數字排列的地名,十二站、十八站、二十站……

其實,這些地名串起來的是一條清代的北方驛道,地名也由此演變而來,是大荒裏地名文化的一道風景線。

這條驛道是當初為了進剿盤踞在雅克薩的老毛子而開辟。

由愛輝抵達雅克薩,之前一直是走的水路,沿HLJ溯流而上。

在雅克薩反擊戰之後,這條驛道逐漸荒廢,直到後來籌辦漠河金礦,才又將驛道,向西,拓進到洛古河,最後到內蒙,也就是以前的八道卡,增加了八個驛站,全線由之前的二十五站增加到三十三處,成為歷史上著名的“黃金之路。”

呂律要去的呼瑪,可是國內著名的產金大縣,砂金品位高,儲量大,單是探明的黃金儲量就占全省的一半,也因此有了“黃金之鄉”的美譽。

而他們最先要去的呼瑪縣興隆溝,那裏就是現如今正在火熱開發的大金礦之一。

至於寶興溝,就在興隆溝和塔河之間,相隔並不算遠。

在孫吳縣城邊上住了一夜,第二天汽車如常早早動身,傍晚的時候如呂律預料的一樣抵達金山鄉。

安排兩個司機在招待所住了一夜,付了這一趟的辛苦費,明天他們兩人就該返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