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指路(第2/2頁)

另一方面,大包幹了,土地到戶,莊稼都種起來,家裏有了余量,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養雞鴨鵝,養豬牛羊等,有本事兒的,可以嘗試水產養殖。

第三方面,就是有手藝的,編織、家具制作等方面也可以去走訪,看有什麽需求,能做什麽。

還有,如果有本事兒,也可以外出闖蕩,到外面倒賣些小商品啥的,追著大集趕,這個可以肯定的說,很賺錢。

路子得靠大夥去闖,錢也得靠大夥去賺,要的是勤勞,也需要頭腦和膽氣。”

土地承包到戶,承包到家的那點土地,往往一兩個得力的勞動力就能搞定,空閑出不少勞動力。

就以大荒裏的林場和早開始不斷機械化的農場來說,又能安排出多少崗位。

閑散的人太多。

而改革開放,目的不就在安置這些閑散勞動力,讓大夥思想不再僵化,搞活經濟嗎?

總得都有點事情做著,很多地方其實都在這麽搞了,甚至農村的各種土特產和創辦的作坊之類的出口,在這年代甚至能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呂律唯一能做的,就是進行引導,讓這一幫子人,尤其是年輕的,敢闖敢拼的動起來。

總不能閑在家裏,看著自己家庭農場雙眼泛紅吧。

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屯裏人遍地開花,都靠自己的能力掙到錢的情景。

“找到適合做的,歡迎來找我,我能幫忙指點的一定幫。只要是能賺錢,別覺得采野菜、蘑菇之類就怎麽樣了,憑借自己的勞動去賺錢,怎麽都不寒磣,沒什麽不好意思的。”

他所能做的,大概也就在這些方面了。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能指點的指點一下。

至於他們到底有沒有這膽氣,有沒這頭腦去做,得看他們自己,總不能一個個都轉回來看著呂律。

想做事兒的人不少,總有人碰面就問能不能跟著一起幹,這也不是事兒。

呂律也不可能一次次地讓人等著吧,說多了,就成空話,成了推脫,看到別的人加入了,沒有輪上的,又惹仇視,可不能陷入這種左右為難的境地。

接下來就看他們自己了。

聽呂律說完,人群中到處交頭接耳,嗚哩哇啦地說著。

很快有人問:“能學著養林蛙嗎?”

“當然可以,但是,養林蛙,從孵化開始,最起碼得長上三年,而且,管理不好,容易造成大量死亡,回捕率低了,也不容易賺到錢。”

“可以養蜜蜂嗎?”又有人問。

“當然也可以,不過,這事兒靠天吃飯,花草得夠豐富的地方才行,不然,同一片地方,養得太多了,可能會沒啥收入,還得整天靠人守著,防著熊瞎子、狼獾等喜歡吃蜜的動物,防著病蟲害,最簡單的例子,到了冬季,管理不善,一下子全部凍死都有可能。”

接連的兩人提問,呂律也聽出來了,有不少人還是覺得呂律所做的靠譜,他幹脆說道:“大雁、梅花鹿、飛龍等,想養的也可以養,但前提是,這些東西,投入會很大,而且,到了以後,有的東西可能會被禁制飼養,就即使能養的,也需要辦理很多手續。

我們幾個敢做,那是因為我們有能耐進入深山打獵,能擡棒槌賺錢,失敗了也能承受得住,而且,這些養殖的東西,我們也是靠能耐到山裏捕獲的,但是你們不一樣,失敗了,會有很大的困擾。

做事兒的時候,還是得想清楚,萬事,都有風險。我建議,還是從簡單的,投入少的事情做起。”

呂律這也是實話實說,畢竟不少東西,都屬於特種養殖,等到重視起來,條條框框不少,限制很多,不是誰都能搞的。事情總得掂量著來,跟能力匹配的,才是最適合的。

他努力地和人解說著各種問題,直到這些人紛紛離開。

秀山屯這座山裏的村子,到底能綻放出怎樣的花,呂律心裏,開始期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