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心火如烘爐,真武道劍仙(第2/4頁)

他眉心一跳,額頭的牟尼寶珠閃現光彩,吐出一滴精氣濃郁的晶瑩甘露。

這是此前血神的恩賞,用於調和氣血、純化內息的上品寶物。

皇天道圖映照過後,確認沒有隱藏手段,紀淵這才張口一吸,將其煉化入體。

此時的他,已經踏入換血八次,即將鑄體大成。

牟尼寶珠孕育的鬥戰勝體如嬰兒胚胎,逐漸成形。

這陣子待在詔獄攫取命數,以及沉澱自身武學修煉。

讓紀淵受益匪淺,漸漸把握到戰天鬥地、踏破淩霄的法體真意。

“不動山王,三陰戮妖,皇庭身神,元磁根基……”

他雙眸微微閉闔,絲絲縷縷的虛空元氣,化為伸縮不定的白色遊蛇,鉆入吐納呼吸的口鼻之中。

一段段龍蛇般扭動的玄奧經文,好似潺潺溪水,從心頭流淌而過。

不停地變幻,仿佛融化的赤金,環繞著識海盤坐的九竅石人。

……

……

真武山,不僅僅是武林聖地,還是香火鼎盛的道門名勝。

過了傳言呂祖用劍刻字而成的‘天下法門’牌坊,沿著寬闊平整的大道登山。

途中分別有解劍池、洗象石、懸仙棺,這些叫得出名號、且很有神仙氣象的不俗景致。

讓人情不自禁,駐足流連。

等走到為真武山主體的太和峰頂,便能看到供應外門弟子衣食住行的連綿道宮。

上千人身著道袍,盤坐於白玉廣場,齊齊吐納,采食紫氣的壯觀景象。

足以讓無數香客為之震撼,感受到這份真實不虛的“仙家氣派”。

只不過,這並非就是道門聖地的全貌。

眾所周知,真武山極大,甚至被人稱為十八大峰朝拜紫霄。

意思是除去位列中央,獨秀於雲海的太和峰。

還有其他十七座拔地而起的高峰聳立,猶如群星拱衛日月,圍繞著紫霄宮。

余下還有近百座小峰,浮浮沉沉於滔滔雲海。

放眼望去,難以看盡!

而且真武山上,道宮、道觀也多。

上下足足八百余座,因此盛傳“五裏一宮十裏一觀”的說法。

曾有某位心誠的香客,立下誓願,凡是見到道宮、道觀,就進去敬一炷香。

結果耗費兩年,方才全部走遍。

只不過,雖然真武山香火連綿不絕,遊人貴客如織。

但終究是六大真統之一,不可能毫無遮掩,把一切都對外開放。

除去外門弟子起居的太和峰,內門弟子養氣的回龍峰,接納香客遊人。

像三大法脈的真傳分別占據的凈樂峰、蓮花峰,

以及各位首座常年所在的玉虛峰、丹陽峰。

這些設下禁制、戒備森嚴的地方,閑雜人等難以踏入。

倘若有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於擅闖,下場多半是以淒慘收場。

小蓮花峰的獨陽巖,相傳是道祖門下大弟子飛升得道之處。

其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秀美而著名。

按理來說,這等好地方,應該會引來那些法脈真傳的爭相哄搶。

畢竟,真武山的規矩不多也不大。

只要拔擢為三大法脈,任意一道的門內真傳。

就可以從蓮花峰、凈樂峰,隨意擇選結廬清修之地。

像是什麽“隱仙巖”、“玄嶽”、“瓊台”,這些大有來頭的名勝景致。

往往都很搶手!

甚至不少法脈真傳。

為求一個滿意的結廬之地。

不惜與同門頻頻賭鬥。

因此沒少引發風波。

多次惹來執掌戒律的受箓道人出面調停。

可這一方獨陽巖,確是真個清幽。

好似空置許久,無人來此。

“這回相見不無緣,滿院風光小洞天。一劍當空又飛去,洞庭驚起老龍眠……”

清朗長吟響徹山林,原來是一個眉清目秀的年輕道人,斜斜倚靠在大青牛背上。

似睡未睡,似醒非醒,張口誦著呂祖詩句。

這一幕景象,落到那些香客遊人的眼中。

多半要贊一聲,氣派十足!

可接下來那個年輕道人的舉動,卻徹底破壞這份仙風道骨。

他先用手扣了扣鼻子,又撓了撓腳丫,最後還放在鼻子面前聞了聞,嘿嘿笑道:

“大牛,今日再弄些野兔、山雞,好讓我填一填五臟廟,許久沒見過油葷,饞了。”

如此作態,跟個鄉野田埂上的放牛娃沒甚區別,哪裏有半分真武山門人的縹緲高遠。

那頭大得離譜,好似小山般的青牛打了個響鼻,忽地噴出一道白氣。

“噼啪”一下,好似重物擊中沙袋的沉悶,幾百斤重的野豬猝然倒地,哼哼兩聲就此沒命。

“這……肉有些多,沒吃完豈不是浪費!”

年輕道人嘀嘀咕咕,卻是手腳麻利跳下大青牛的闊背,準備挑揀幹柴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