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何以成人道,龍脈聚天京(第3/4頁)

我正好路過,就給冬官大人買了兩斤,好下酒。”

七重樓內,只有兩人。

一是新任秋官,監正的記名弟子,紀淵。

外加,這名位列冬官的李姓男子,

不過此人沒什麽高人氣度,與那些白衣飄飄的練氣士不同。

面容尋常,披頭散發,形容枯槁。

時常帶著滿身的酒氣,睡於書堆之中。

看在同僚的份上,以及有可能是掃地僧的揣測。

紀淵沒有任何輕視,偶爾提上兩壺酒,或者幾斤肉食,邀請對方一起享用。

這位不修邊幅的李冬官,倒也從未客氣過。

吃喝絕不手軟,更不會主動給錢。

“紀秋官深得我心,實乃知己。

這張家鋪子的醬牛肉,與其他地方。

味道更濃,厚薄均勻,緊實而不松散,用來下酒最為合適!”

埋首抄書的李姓冬官,見到紀淵提著兩摞油紙包,立刻停筆不寫。

拿起紫檀幾案上的青皮葫蘆,取來兩只杯盞。

片刻後,七重樓內。

酒香四溢,肉香誘人。

“冬官大人這是打算著書?”

紀淵用兩指拈起一片醬牛肉,眼睛余光瞥見幾案之上的虬勁大字。

養龍……葬之……祖脈……

其中有太多晦澀難懂的玄奧字句,像是道家之中的天書密文。

外行人就算是悉數背下,也不懂得本意。

“只是一些心得,談不上高深學問。”

李姓冬官灌了口酒,輕聲笑道:

“不瞞紀秋官,我待在社稷樓七層也有半個甲子之久了。

日夜對著那方監正大人,親手繪出的天下龍脈走勢輿圖,以及測算國運的銅漏法器,感覺有些領悟。”

紀淵隨口接話問道:

“可否與我說上一鱗半爪,長長見識。”

李姓冬官握著青皮葫蘆,嗅了嗅酒氣。

好似陶醉,閉上眼睛道:

“如果把這方玄洲的無窮歲月,人族有靈以來的悠悠萬古為一部史,大抵能夠湊足四十九。

其中經歷過太古的神魔爭霸,天庭崩塌,上古的仙道復蘇,末法大劫。

再到如今的人道皇朝,鼎立四方。

謂之,天意既民意,天心既民心。

蒼生黎民之眾望,聚成人道洪流,滌蕩此世,統轄一界。”

紀淵頷首,這是三教六統最為認可的一種說法。

“你來看,這個‘國’字,古意為邦也,由‘戈’與‘囗’組成。

本義是疆域,後演變成分封之都邑。

所以國小而民寡,只能凝聚最下者的人道洪流。

再來瞧這個‘朝’字,形似日出草木之中而月還未落。

居於中,定四方,因此才有‘朝見君王’之說法。

國為次,朝為中。聖人在應天府稱王立國,這是定下根基,聚攏人心。

然後拿下江南三十府,年號為‘景’,古時以景作影,因光而生。

本意為大也,明也。

紀年一成,人心歸附,由割據一地的小國,成為占下半壁江山的大景朝。

最後渡江之戰,長驅直入天京,百蠻皇朝的國運崩塌,氣數終結。

聖人平定天下,受到龍脈認可,加封‘皇’字,全稱為大景皇朝。”

李姓冬官蘸著酒水,擡手於幾案勾勒筆畫,詳細說道。

“人道,不是烏合之眾,更不是一盤散沙。

聖賢造字,都是蘊含大道。

你瞧,一撇一捺,相互支撐,所以為人。

億兆生靈的民心所向,合以天意,彼此作用。

才能成大勢,才能造英雄!

除此之外,還要把持正統,得到龍脈加身,增厚國運。”

紀淵好似聽得入神,兩指拈起的那片牛肉,遲遲未曾放進嘴裏。

“所以,三千年的新史,天京城始終都是定都之處。

紀秋官,你仔細看看,方圓八百裏,看似平常,實則乃天下龍脈之氣,延綿匯聚之所。

東、南、西、北,一切的山根、水脈,皆流向這裏。”

李姓冬官似是來了談興,手舞足蹈道:

“這也是,自古以來,唯有入主天京,占據中原,才算穩坐正統的原因。

借著龍脈加持天京,保證國祚不崩。

當然了,並非如此就可以高枕無憂。

萬眾所在,匯聚成氣,無窮氣數,收攏為運。

一國氣運,時起時伏,想要綿長至千秋萬代,難如登天。”

紀淵微微一怔,旋即問道:

“敢問冬官,如何維持國祚?增厚國運?”

披頭散發的枯槁男子,搖頭一笑:

“無非就是開疆辟土,一統四方,萬族共尊,安居樂業……這些歷代帝王追逐的功業。

國運崩塌之兆,亦是如此,連年大災,民不聊生,自減三成。

流民蜂聚,揭竿而起,攻城占地,再減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