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講武堂中,何來寒門(第2/2頁)

自此,景朝子民想要攀登武道,砥礪自身。

只有一條路。

那就是入講武堂!

因為天底下最上乘的武功,最上等的大丹,皆在朝廷手裏。

“除了及早對朝廷低頭的六大真統,哪還有什麽人,敢說自己是江湖高手。”

紀淵收斂心思,今時不同往日。

朝廷鷹犬這四個字,乃是代表聖人意志,景朝律例。

屬於合理合法的暴力機關。

比什麽宗派門庭的內門弟子、真傳弟子有前途多了。

“所以說嘛,自古以來,考公才是唯一的出路。”

紀淵這麽想著,朝平小六擺了擺手,昂首闊步往講武堂走去。

大門口左右各擺著足足兩人高的狴犴石雕,朱紅大門,閃亮銅釘,充滿威嚴。

紀淵跨過門檻,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方黃泥壓就,青磚鋪成,足有幾十丈寬廣的練武場。

兩旁陳列著刀槍劍戟,十八般兵器。

十幾個勁裝打扮,氣血強盛的年輕人,或捉對比武,或獨自練習。

呼喝之聲,不絕於耳。

“北鎮撫司的?所為何事?”

一個留著兩撇小胡子的典吏沖著紀淵問道。

講武堂既不是清水衙門,也不是肥缺美差。

它屬於六部之下的特殊機構。

由戶部撥調銀子,吏部核查考生,兵部和刑部挖墻腳。

至於工部?

天工院、開物院的那幫匠人,壓根不關心外物。

除了半年一次的武舉大比,會熱鬧一些。

通常是門可羅雀,冷清得很。

“北鎮撫司紀淵,欲入講武堂。”

紀淵拱了拱手,回答道。

“雲鷹袍……是個緹騎。

姓紀?你是越國公家的那支偏房?還是陽武侯那邊的?”

典吏捧著冊子準備給人登記。

他心裏有些奇怪,沒見過哪個將種勛貴會去北鎮撫司當緹騎。

攢資歷鍍金,也不是這麽個弄法。

黑龍台轄下南北兩座衙門,直屬那位手段通天,深得聖人信賴的應督主。

不管是監國的太子,亦或者幾位國公。

向來都避而遠之,生怕過於親近,引起猜忌誤會。

“都不是。我乃遼東紀氏,籍籍無名一小輩,並非將種勛貴之家。”

紀淵不卑不亢,微笑以對。

“遼東,原來是軍戶出身,難怪這麽莽撞。

年輕人,聽我一句勸,趁早打消靠武舉出人頭地的心思。

天京三十六坊,哪年出的武舉人不是名門子弟?

自聖人不再臨朝後,十九年沒有出過寒門武狀元了,更別提……唉,你走吧。”

那典吏先是雙眼圓睜,驚奇不已,而後不住地搖頭。

他待在太安坊這座講武堂,已有十年之久。

見過不少毫無出身的泥腿子滿腔熱血,參加武舉大比。

初時,都是想著揚名立萬,冠蓋天京。

可最後,沒幾個有好下場。

要麽給將種子弟挑中,看家護院做個親衛;

要麽因為一時不慎得罪勛貴,致使練武場上斷手斷腳,乃至於丟掉性命。

“即便是那位平蠻有功,號稱東南柱石的宗大將軍,當年入講武堂考武舉也是受到諸多打壓,若非蒙得內閣貴人賞識,未必能有今日之地位。”

典吏誠心地勸告。

“你別看太安坊在外城,將種勛貴照樣多,瞧見門外面的馬車沒?奉國將軍的二公子,宣威將軍家的偏房,驍騎尉家的侄子王三郎,這裏頭最次的……父輩也是個禁軍教頭出身。”

言下之意很明顯,講武堂門檻不高,出頭的難度卻不小。

沒幾分家世,別湊這個熱鬧。

“先生好言相告,我心中甚是感激。”

紀淵腰身挺得筆直,像一杆大槍,輕聲道:

“可來都來了,我想試上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