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新帥上任一把火

第二天的訓練開始之後,每一名國腳都感受到了昨天晚上主教練迪隆所說的變化。

訓練內容和之前的國家隊完全不同。

有球訓練部分被大大增加。

同時在訓練中還特別強調了對抗的重要性。

舉個例子:

以前大家練習傳接球,大多數都是互相傳來傳去,就這麽簡單。

或者稍微增加一些其他要求,分成兩隊,A隊的球員把足球傳給B隊的球員,然後開始跑位,B隊球員再把足球傳給跑到位置的A隊球員,由A隊球員把足球射進球門。

整個過程中就是跑位接球,然後射門。完全沒有對抗,傳球、接球、射門都是一個人完成。

現在迪隆卻要求加入對抗環節。

從A隊球員把足球傳給B隊球員開始,就要有兩名C隊球員分別上去防守A隊和B隊的球員。

這樣B隊球員在接球的時候,就會遭到C隊球員的貼身幹擾。他必須頂著這樣的幹擾把足球準確傳到A隊球員所在的位置。

同樣A隊球員也得在防守幹擾下接球再射門。

當然,一開始並不會安排C隊球員真刀真槍的防守,只是貼著他們跑位,用身體進行一定程度的幹擾和對抗,營造實戰感。

等到球員們適應這樣的訓練方式之後,再逐漸加碼。

射門訓練同樣如此,安排防守球員舉著墊子做緩沖,不斷撞擊射門球員——以往只是用來針對性的特訓,如今變成了日常訓練手段。

此外迪隆還把搶圈這種“遊戲”的直徑縮小,人數增加。人為制造有限空間中的密集防守狀況,讓球員們在更小的空間裏、更多的防守情況下,練習傳接球。

讓搶圈從之前的熱身遊戲變成真刀真槍的對抗訓練。

這些改變導致訓練的強度直線上升,為了避免在訓練中受傷,迪隆的教練組把熱身的強度也提升了。

此外這種高強度的訓練方式,對球員們的體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於是體能訓練成了重中之重。

迪隆這次來國家隊執教,可不是孤家寡人。他把自己在金箭頭的全套教練班子都帶到了國家隊——足協給迪隆的一千萬歐元年薪也不是給他一個人的,而是包含了迪隆這整套教練團隊所有人的工資。

從助理教練到體能教練,再到門將教練,全都是與豪爾赫·迪隆合作多年的老夥計。

不設中方教練組組長,所有中方教練就是教練,只負責日常訓練,並不參與球隊決策。說白了,“工具人”。

與球員溝通交流這項工作交給了領隊洪仁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洪仁傑就是球隊的中方教練組組長,但他並不負責球隊的訓練工作,也不決定球隊的技戰術細節。

其實最開始足協方面是希望能夠像之前馬塞爾·威爾森那樣,設置一個中方教練組組長,來統管中方教練,同時擔任迪隆的中方助理教練。

他們這個想法一方面是出於能夠幫助迪隆更好執教球隊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迪隆能夠帶一帶中國的本土教練——經過董建海之後,足協也知道中國國內的教練確實和歐洲真正高水平的教練之間差距甚遠。

如果能夠安排足協看好的中方教練,在迪隆身邊工作,學習迪隆的先進經驗和技能。

那麽等到迪隆和足協的合同到期之後,成長起來的中方教練說不定就能接班了。

這有點像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以市場換技術的路子。

但被豪爾赫·迪隆拒絕了。

他表示自己拒絕這個提議倒不是想要藏私,怕中方教練學本事。他是剛剛接手這支球隊,不希望再設一個什麽中方助理教練來分權,人為增加層級,制造溝通障礙。

本來他有什麽事情需要和球員、中方教練溝通,直接和他們聊就行了。如果他們聽不懂,就加個翻譯於金濤。

現在等於還要通過中方助理教練去轉述,拐一道彎效率低下不說,還容易出現溝通不暢,甚至是內部意見不統一的弊端。

足協內部分析過,迪隆可能覺得這個中方助理教練是來監視他的,是某種意義上的“監軍”。所以才拒絕。

不過足協最後還是答應了迪隆的全部條件,自然也包括不設中方助理教練這一條。

至於他的外教團隊如何和中方教練合作溝通,就交給了翻譯於金濤和領隊洪仁傑。

可以說,在經歷了亞洲杯之後,足協方面對豪爾赫·迪隆提出的所有要求,都全部滿足。

他們倒也不是盲目“崇洋”,而是亞洲杯讓他們認識到當初迪隆給他們分析的情況是對的,關於亞洲杯的一切,人家都說中了。

可惜當初自己沒聽……

所以雖然迪隆要價比較高,足協也答應了。

畢竟人家一方面有真本事,另外一方面也確實能夠從中國足球的現狀出發給出他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