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家宴(第2/5頁)

而名義則是歡迎來錦城讀大學的彭浩。

作為遠嫁在外的小妹的兒子,彭浩也算是這個大家族的一員,雖然他很少回來,和這些親戚的感情並不深厚。

不過他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曾經有兩年時間在錦城上小學,寄住在外公外婆家,是外公外婆照顧他飲食起居。所以他對外公外婆感情還是很深的。

但其實在錦城的那兩年,對彭浩來說卻一點都不愉快。

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背井離鄉,離開父母,來到老家上小學,寄人籬下,這本身就足夠可憐了。來這裏之後,還時不時遭到堂哥們的欺負,以及舅舅舅媽他們偶爾流露出的嫌棄——或許他們全都忘記了,但彭浩還記得呢。

長輩們對他“老實聽話”的評價,但其實就是“膽小懦弱”的另外一個意思。

父母不在身邊,被堂哥們欺負了也沒人站出來幫他——堂哥們的父母自然是偏向自己孩子的,人之常情——這麽一來,可不就得老實聽話才行嗎?

要不然怎麽樣?

難道像表哥胡萊那樣,和對方幹?

可表哥幹完架之後,還有他媽媽站出來掀桌子,帶著他回家。

自己幹完架,又沒有媽媽也沒有爸爸替他出頭,只會被欺負的更慘……

彭浩到現在都還記得,有一次他和大堂哥起了沖突,被喝了酒的大舅吼了幾句,他特別特別委屈,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哭的枕巾都濕透了。第二天就偷偷跑到外面去找了一個公用電話,給媽媽打電話。

那會兒智能手機已經開始流行,街頭的公用電話少之又少,他找了很久,轉了好幾條街,才在一條舊巷口找到了一部能用的公用電話。

電話接通之後,他卻沒有把自己受委屈的事情告訴媽媽,而只是說想媽媽了。

因為在尋找公用電話的過程中,他也想明白了,把委屈說給媽媽聽又有什麽用呢?忙於工作的媽媽也不可能現在就跑到錦城來把他帶走,否則的話他壓根兒就不會被送來這裏寄人籬下。

既然不可能來把他帶走,說出來又只會讓媽媽感到擔心和焦慮,那就幹脆別說了。

於是他強顏歡笑,在電話這邊應付著媽媽詫異的詢問,盡量不讓媽媽知道他在這裏過得其實一點也不開心……

後來他跑出來到處找公用電話聯系自己媽媽這事兒被大家都知道了,親戚們拿這事兒調侃他,或者是誇他聰明懂事,竟然記得媽媽的電話號碼,也知道想媽媽了就給媽媽打電話。

但卻沒有人知道他聰明懂事背後的故事。

在那種環境下,他必須聰明懂事,哪怕在堂哥們看來其實就是膽小懦弱——當初胡萊和堂哥們打架,他就在旁邊看了全過程。他知道根本不是什麽胡萊搶他們玩具,而是因為胡萊想和他們一起玩,但他們卻不願意,反而還用言語侮辱了胡萊的爸爸。

但當雙方打架驚動了大人們之後,在外公面前,面對著一屋子的大人,堂哥們卻惡人先告狀,說是胡萊搶了他們的玩具,還把玩具給弄壞了。

在這個時候,躲在人群裏面的彭浩是清楚事情前因後果的,如果他站出來,或許胡萊就不會被千夫所指了。但他卻選擇了沉默,安靜地縮在角落裏,沒有出來替胡萊說一句公道話。最終導致被蒙蔽了的外公把胡萊狠狠地收拾了一頓,也導致到胡萊媽媽,也就是他的小姨媽在大年初一的時候給了所有人一個不痛快……

那是彭浩到錦城之後所過的第一個春節,也是他最後一次見到小姨媽一家人。

初三畢業的時候他曾經跟隨自己的媽媽一起回了趟錦城老將,親戚們也是如此濟濟一堂,吃飯喝酒,談天說地。但他並沒有在那個場合中看到表哥胡萊和小姨媽他們一家人。

盡管媽媽並沒有給他解釋過,但他還是從大人和堂兄弟們的只言片語中知道了,小姨媽一家似乎和外公、舅舅他們鬧得很不愉快,很久都沒回來過了,形同陌路。

就是在那個時候,他有些羨慕表哥一家了,最起碼他們不用因為大家都是親戚而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假惺惺的演戲。

比如他直到現在,在自己不喜歡的親戚們面前,也只能努力維持著自己“安靜乖巧”的人設,以此避免和親戚們多打交道。

表哥就不同了,他壓根兒不用在這裏看他們的臉色。

※※※

服務員們進進出出,把提前訂好的菜肴一道道端上桌,為客人們介紹之後,再退出包間,讓顧客可以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盡情聊天用餐,不受打擾。

大家的話題很自然地就說到了彭浩,因為他是今天聚餐名義上的主角嘛。

大家聊起了彭浩考上的大學安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