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把平平無奇的匕首(第2/3頁)

世界足壇還流行過一陣子“無鋒陣”,這是什麽意思看名字就知道了,不用前鋒人家也能夠進球。

最近二十年來,在各種戰術思想的流行沖擊下,中鋒被要求要更全面,更全能。甚至一個中鋒可以不會射門,不能進球,但絕對不能不會傳球,不會拿球,不會護球,不會牽扯跑位……換言之,這中鋒哪怕他一個賽季連兩位數的球都進不了,但只要他能夠在球隊防守的時候回防到位,在進攻時候可以拉開防守,為隊友送上助攻,串聯中前場,那他就是一個好中鋒。

至於得分這件事情,有的是中場各種中前衛、邊前衛,或者邊鋒們來做。中鋒把對方後衛頂住就行了。

這種思潮下,對於中鋒人才的培養也自然遵從了這個方向。

有人一個賽季進球個位數,但因為體能出色,總能及時回防到位,而且還能忠實執行主教練的戰術在前場就開始絞殺逼搶對方拿球的組織型後腰,一方面為球隊穩固防守,另一方面還能幫助球隊反搶之後就地反擊。所以坐穩豪門球隊的主力中鋒。

有人一個賽季進球寥寥無幾,但因為戰術作用突出,還能在輸球之後背鍋,也自然是豪門主力無憂。

李自強不是說這些中鋒不好,這些戰術不好,比如他自己打的整體攻防戰術其實也是比較流行的戰術之一。

有些中鋒也確實是戰術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沒了中鋒在前面牽制對方防守,如果沒有中鋒作為球隊進攻的橋頭堡,那些球隊的成績也會大打折扣。

但李自強只是覺得大家過於偏激了,好像一個不夠全面的中鋒就不是好中鋒,就不能用了一樣。

歸根到底,足球不還是要看誰進球多嗎?那既然有一個特別能進球的中鋒,為什麽不能用?

況且那些歐洲豪門,世界足球強國有各種優秀的人才,他們玩得起無鋒陣,其他球隊呢?

就比如中國隊。

現如今中國隊就飽受缺乏優秀前鋒的困擾,哪怕是面對一些弱旅,也常常有圍攻幾十分鐘難進一球的窘境。

而且中國隊的中後場整體實力在現如今的亞洲足壇也實在是算不上強的,再沒有一個特別能進球特別擅長進球的前鋒,又怎麽可能取得好成績呢?畢竟當你總體實力不占優的時候,如果還久攻不下,那雙方士氣自然此消彼長,中國隊這邊越打越急躁,而防守的那邊則越守越有信心。

要是再碰實力和中國隊相差無幾,甚至是勝於中國隊的對手,那得分能力差就更是成為了致命缺點。

所以之前有中國國家隊的主教練也搞過“無鋒陣”,一方面可能確實是想要跟上世界足球主流,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被中國足球實在是找不出幾個能進球的前鋒給逼的——都沒前鋒可用了,不玩“無鋒陣”玩什麽?

當然,這麽做的結果自然也是失敗了,因為豪強用“無鋒陣”是因為他們的中場實力強大,而中國隊用這個就真是因為前鋒進不了球而已……但偏偏中場實力也不算強,打無鋒陣還能有什麽好下場?

所以在見識到了胡萊的能力之後,李自強心中已經有了決斷。在胡萊高二這一年,就直截了當地在全隊宣布了他作為進攻核心的地位,明白無誤地告訴所有人他要打什麽樣的足球,然後所有人一起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就行了。免得有人質疑挑釁他的權威,浪費大家時間和精力。

幹脆果斷的讓那些高二、高三的球員們都很意外——大家可都還記得當初主教練是怎麽瞧不上胡萊的,結果沒想到這主教練扭轉心思之後,竟然就像是完全不記得自己以前對胡萊是什麽態度了一樣。

李自強並不在乎別人怎麽看他,他只在乎自己的戰術能不能得到執行和觀察,能不能取得成功。

在安東杯,他其實一直都是在試驗這套戰術的,想看看效果如何。

而最終結果自然是好得出奇。

胡萊成為了安東杯最佳射手,東川中學也成功衛冕了安東杯冠軍,再次拿到了全國大賽的參賽權。

其中3:1擊敗嘉翔高中的那場比賽更是胡萊的代表作——作為主力中鋒,又被嘉翔高中上下集體針對,在這樣的情況下,胡萊依然可以把握住為數不多的機會,取得進球。

這人不像羅凱,踢球不花哨不好看,甚至有些平平無奇,但卻像是一把外觀看著尋常的匕首,外觀看著普通是為了不引人注意,但實則鋒利無比,往前一捅便能輕易要了人命。

李自強扭頭看了一眼呆若木雞站在場邊的孫一明。

他了解過這位人民中學主教練的資料履歷,知道他是一位信奉“中場制勝論”的主教練,認為中場是一支球隊最重要的部分,中場強則球隊強,中場弱則球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