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這是一個多麽美麗的新世界(第2/3頁)

最後決出一個參賽名額,參加第二年春天的全國大賽。

同時還積極聯系各種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平台來宣傳推廣這項全新賽事。

從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一直到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全國大賽,到今天則是第六屆全國大賽。

用了五年的時間,不斷推廣、宣傳,讓這項賽事一點點深入人心。

效果是相當突出的,現在在中學生這個群體中,對全國大賽的關注度非常高,不管是喜歡足球還是不喜歡足球的,都知道了咱們國家每年春季都會舉辦一個全國性的中學生足球錦標賽,決出全中國實力最強的中學足球隊。不少有足球傳統的學校都以能夠獲得這項全國冠軍為榮。

甚至還會有人拿中國的全國大賽和日本的全國大賽去比。

雖然目前為止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但能夠被人拿去放在一起討論,這對於後起步的中國中學生足球全國錦標賽本來就是了不起的進步了。

有人分析足協為什麽這麽熱衷於搞這個中學生足球錦標賽,為中國足球培養後備人才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想要重塑中國足球的形象。

因為之前的中國足球形象實在是臭大街了,那段時間誕生了不少關於中國足球的段子,譏諷嘲笑中國足球。

相比情況更復雜,過去形象也更負面的職業足球,校園足球要單純的多,尤其是中學階段。打造一個陽光的、正面的校園足球賽事,有助於改善民眾對中國足球的固有看法。

這不是個一朝一夕的工程。可能僅憑這些還不足以改變如今社會上對中國足球的負面看法,但是想一想這些參加過全國大賽、身處這個全國大賽環境中的那些學生們,當他們逐漸長大成人,走上社會,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時,他們會怎麽回憶已經成為了他們青春一部分的全國中學生足球錦標賽?

他們會說那些他們揮灑淚水、汗水的比賽是一文不值的垃圾?是醜陋的假球黑哨大集合嗎?

不,他們自己不會這麽認為,也絕對不會允許別人這麽侮辱他們傾注了自己青春熱血的賽事。

那麽在這些人的帶動下,中國足球的整體形象是否會有所改善呢?

※※※

胡萊從記憶中退了出來,他剛才在腦海中仔細回憶了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之後了解到的關於這個國家的足球的一些資料。

這個時空的中國足球從某種程度來說,和他來的那個時空的中國足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相似到甚至他都產生了“其實我沒穿越”的錯覺。

但很顯然,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而且在那些似曾相識的部分上,隨後的發展趨勢不太一樣。

先不說職業足球層面的變化,不說聯賽的不同發展路徑,就說校園足球的改變。

在穿越之前,胡萊的目標也是加入校隊,但他加入校隊可不是為了參加什麽全國大賽——他對全國大賽幾乎一無所知,他連想都沒往那邊想。

他只是想要加入校隊,至於加入校隊之後會怎麽樣,他沒想那麽多。想來也就是和周遭的學校時不時打比賽,能夠參加市裏的“shizhang杯”就不錯了。

但是來了這個時空後,加入校隊就可以參加全國性的中學生足球比賽,這是多麽吸引人啊!

現在,在這項賽事推廣開來的第五個年頭,光是東川市所在的安東省就有一百二十八所中學參加,這還是因為安東省的賽事組委會有意控制參賽名額的原因,否則參賽學校還會更多,但太多了就會導致賽程被拉長,而賽程太長,則會反過來削弱學校們參與的積極性。

畢竟一所學校不是只有一支足球隊,學習才是學生們的主業。必須要平衡足球和學習的關系,不能只考慮有多少支球隊要打比賽的問題,也不能一味擴大比賽規模。如果不考慮這個問題的話,那麽學校會迫於學生家長們的壓力,而放棄參加足球比賽——要是讓學生家長們發現踢足球會影響到他們孩子的學習成績,那他們才不管自己孩子的什麽青春熱血,什麽足球夢想呢,一定會毫不留情也毫不猶豫地斬斷他們孩子和足球的聯系的。

這也是經過過去五屆大賽磨合之後,形成的一種微妙平衡。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聯手,才能讓這項賽事走的更遠。如果沒有教育部門的配合,只靠足協根本推不動這個龐然大物。

在安東省因為有一百二十八所學校參加,所以采取的是單場淘汰制,至於誰主場誰打客場,則采用網絡抽簽來決定。

胡萊所在的東川中學,運氣好的抽到了主場簽。

但其實運氣更好的是客隊五十中學,他們運氣好的抽到了本市對手,不用跨市參加比賽。雖然現在高鐵已經非常發達了,從東川市到安東省的任何一個城市坐高鐵都不會超過兩個小時,可是旅途勞頓還是會影響到球隊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