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皇權的空前膨脹(第3/3頁)

總體來看,大部分人都是滿意的,這個全新的制度雖然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新鮮的東西,但是真要說起來,新的定位和舊的定位之間的區別並不是很大。

原先是高官,現在還是高官,原先是蝦米,現在也不會成為大魚,只是這個制度給官職的細分更加明確了,讓一些原本比較模糊的官職定位變得清晰可見,一些原先容易產生的爭端就此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而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在九品十八階的體系之中,劉備第一次明確了吏員也屬於這一體系當中的一份子。

他將從九品、正九品、從八品和正八品這四個官階留給了吏員,把占據官吏團隊之中大多數的吏員拉了進來,給他們定下了標準的官俸和官員福利,首次正式承認全體吏員屬於國家公務人員,有權享受正常的朝廷福利。

與此同時,劉備還明確了官是高品級的吏、吏是低品級的官的概念,認定官吏之間可以互通、並不隔絕的基本原則。

因為有了三個多月吹風會的打底,這套制度的推動便沒有了太多的阻力,貞觀五年七月推動,貞觀五年八月就在雒陽朝廷落實完畢,預計再有兩個多月的功夫就能在地方落實完畢。

到貞觀五年九月底的時候,眼看著這套制度運轉得非常良好,劉備便放開了手腳,正式宣布要推動科舉制度的執行。

他宣布,察舉制度歷經數百年滄桑沉浮,已經被證明是無法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的最合適的選拔方式。

這些年間察舉制度幾乎停滯,朝廷運轉幾乎與之毫無關聯,也沒有影響到朝政的執行,反而大漢國蒸蒸日上,國勢那是一天比一天興盛。

自孝桓皇帝與先帝以來,幾乎沒有哪個時期能比現在這個時期發展的更好,更快。

所以,你們這幫家夥還有什麽能說的呢?

劉備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和謹慎的思考,聯想起自己當年那幾乎是過家家一般的察舉經歷,決定徹底罷黜察舉制度,轉以科舉制度作為大漢國的人才選拔制度,以此選拔人才,為國家所用。

劉備這樣說,其實就是把察舉制度的最後一塊遮羞布給撤掉了。

皇帝親自體驗過察舉制度的方方面面,知曉其內部奧秘和貓膩,走過完整的流程,所以決定采取更加合適的制度,沒什麽人能說這是不對的。

而且隨著劉備那麽多年的折騰,五經十四家法的百年格局都破滅了,士族高門已經消失不見了,他們已經無法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勢力支撐起察舉制度的運行了。

而另外一個該制度的最大受益群體——郡守、刺史和三公、將軍們也成為劉備的徹頭徹尾的下屬,沒有能力對抗劉備、保護他們因為察舉制度而得到的人事特權。

所以面對科舉制度,他們別無選擇。

於是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帝國的人事權力格局前所未有的發生了劇烈的變動。

帝國的人事權力前所未有的集中到了中央、集中到了一個部門、集中到了一個人的手裏,九品官人法的正式執行也意味著劉備作為皇帝的權力的高度集中。

皇權,在極大的程度上實現了自己的空前擴張,無論是個人意義還是制度意義,皇權都實現了一次極大的跳躍,自秦始皇開始,所有的皇帝,沒有誰比劉備的權力更大。

而與之配套的科舉制度在這個時期宣布推動,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接受了九品官人法,就必然要接受與之配套的科舉制度,群臣百官沒有任何理由妨礙科舉制度的執行。

不管心中如何設想,新的時代也已經到來,他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