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蟲豸們!顫抖吧!(第2/2頁)

在大牢裏面吃牢飯吧你!

僅僅三五天的功夫,二百多個今文學派的支持者就因為街頭鬧事打架鬥毆而被雒陽縣令拿下,關進了監獄裏,又被三法司提審,判罪,判了三年到五年不等的罪行。

今文學派的官員高聲疾呼司法黑洞,奈何從上到下都是古文學派的人,他們發動了今文學派最擅長的傳統技能,於是今文學派的“囂張氣焰”被狠狠的打擊了,古文學派的聲音更大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今文學派的大佬們更加悲憤,上表抨擊這個被古文學派掌控的司法體系,抨擊古文學派的狼子野心,然後跑到太學裏面,試圖發動太學學子支持今文學派。

但是論在太學內搞事情,古文學派才是真正的高手,今文學派不過拾人牙慧罷了。

三萬多太學生的確是一股很強大的力量,但是這股力量並沒有那麽好用,今文學派沒有足夠有地位的人在朝中做高官,古文學派卻有。

身為太尉的德高望重的盧植一連好幾天都在太學內公開講學,講《左氏春秋》,講《周官禮》,順帶講一講《古文尚書》的精要之處,已經提前在太學內發揮影響力了。

後面跟上來的今文學派的人沒有太強的影響力,搶學生也搶不過盧植,而且當時在太學內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今文學派在劫難逃,古文學派必將取得勝利而崛起。

太學內目前所流行的觀點都是偏向古文學派的,很多太學學生都認為現在跟隨今文學派,多少有點建武九年背棄劉秀、投奔隗囂的意思。

今文學派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多久了,與其跟著他們一起被埋葬,不如支持古文學派,對著今文學派的腦袋踩下最後一只腳。

別忘了,古文學派才是代表大多數士子的利益的。

於是今文學派無法在太學內取得有力的支持,反而還遭到了一些嘲笑,受了一些冷眼,以至於不少大佬的情緒都快要崩潰了。

他們一直高高在上,幾時受過這樣的冷眼?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他們真的受到了這樣那樣的冷遇,於是他們終於感受到了從心底裏升起的寒冷的恐懼感,意識到了今文學派內部封閉、自絕於天下的真正弊端之所在。

於是,面臨著如此這般的局勢,今文學派內部終於繃不住了,當初袁隗叛離之前給他們提供的建議再次被拿了出來,他們無可奈何的決定使用這條建議,做最後一搏。

建安元年四月二十三日,今文學派有六個大家族共同在雒陽發聲,表示要廣泛招募門生,傳授自家學派的經典,身處雒陽城內外的士子,不論出身,都可以來報名參加學習。

這六個家族是家傳《魯詩》的平原般縣高氏,家傳《齊詩》的瑯琊東武伏氏,家傳《韓詩》的梁國蒙縣夏氏、淮陽薛氏,還有家傳《孟氏易》的育陽窪氏,以及家傳《京氏易》的北海安丘郎氏。

他們代表今文學派,走出了重新對外開放的第一步,公開宣布要招募門生,且不問出身。

但是這種情況下開放門生的招募,還不問出身,已經不能起到正面作用了,只會讓今文學派的頹勢進一步暴露出來。

與之相對的,是盧植、馬日磾、鄭泰、賈喜等四人公開宣布要經過考核招募屬於古文學派中他們四人的門生,當然,如果真的有特別優秀的,直接收為弟子也不是不可能。

消息傳出,整個雒陽為之震動,大量太學士子不顧一切的奔赴四人府邸中拜訪,求去見一面的機會,只為得到他們的認同,從而成為門生,或者說萬一運氣特別好被看重,就能直接成為弟子了!

何其美妙的一切!

於是數日間,盧植等人的府門口門庭若市,車水馬龍,來來往往的人幾乎將一整條街的路都給堵死了,水泄不通。

而今文學派那六大家族的門口則是門可羅雀,只有小貓兩三只竄到他們府中拜訪詢問。

就算如此,願意拜師的人也是少只有少,直到桓典和張喜繃不住了,也對外宣布要招收門生弟子的時候,才有稍微多一點點的人前來詢問。

兩邊的對比實在是太過於慘烈,以至於只要是個正常人,都能看到今文學派相對於古文學派的巨大弱勢。

時代真的已經變了,而且,變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