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家通通都是他的應夢賢臣

除了日常的體能打熬和技戰術練習之外,士兵們還要在軍官的帶領下進行模擬實戰。

模擬實戰大家都是全副武裝,除了武器使用木刀木槍之外,其他的都是真家夥。

而且兩支隊伍一旦打起來,也很難收住手,每次對練結束,那都是傷兵滿營,身上一塊青一塊紫都算是好的,更有甚者斷胳膊斷腿或者肋骨骨折之類的,那也是有的。

因為訓練產生的傷兵數量不少,所以劉備軍中的軍醫體系非常發達,張郃參與練兵的時候就發現軍醫和軍醫助手們就站在場邊等著。

訓練一結束,慘叫的傷兵們立刻就被蜂擁而上的軍醫和助手們分掉,立刻進行緊急治,一些需要修養的傷兵就直接被一種叫做擔架的東西給擡走,擡去傷兵營休養。

速度那叫一個快。

對於這樣的情況,張郃向軍隊裏的老軍官、老兵咨詢,得知他們對此是非常熟悉且認同的,覺得這是一邊練戰鬥兵,一邊練醫護兵,兩不誤。

總結起來,就兩句話。

第一,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第二,寧願在訓練中受傷,不要在戰鬥中喪命。

在訓練中受傷,準備齊全的軍醫們會救治你,讓你完完整整的回到軍營裏報道,但要是在戰鬥中喪命了,能回去的就只剩下你的骨灰壇子了。

你選哪個?

張郃覺得很吃驚,又和士兵們交談,得知士兵們普遍對這樣的情況是理解且願意接受的。

將心比心,那麽多軍醫、軍醫助手們也是要花錢的,還有那麽多草藥、救治工具之類的,也是要砸錢的。

劉將軍大把大把的砸錢進來,就為了讓咱們訓練精熟、不要喪命,這種愛護之心,我們如果不能體會,未免太不知恩義了。

張郃得知以後,深有感觸,想到自己原先的軍隊裏那種物競天擇的生存模式,頓時覺得有些難以接受。

而且他還得知,劉備軍中有著很濃厚的【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不僅如此,還有實實在在的獎勵。

即戰場上挽救受傷而不能行動但是沒有死亡的傷兵同伴,也是算軍功的。

就一個同伴,等於殺一個敵人。

救助同伴,是劉備軍中的老傳統,這種傳統的存在使得劉備軍中的老兵比例極高。

比如張郃在軍隊裏的上級,一名軍司馬,就是當年討伐黃巾時期跟隨劉備到現在的三河老兵。

講起當年劉備軍中濃厚的不拋棄不放棄傳統,他講的那叫一個眉飛色舞。

說自己當年拼死戰鬥,肚子破了,腸子都露出來了,人都昏過去了,還是被兩名戰友咬牙擡著回到了軍營,然後愣是被軍醫救活了。

他常常把當年留下來的那道大傷疤亮出來給新兵看,面對一票新兵大發感慨,說自己能活到今天,全靠這個傳統,全靠劉備願意花大價錢救他們這些傷兵,不然他早就死了。

當初大家不理解,純粹是為了軍功,但是越到後來,特別是他這樣靠著這個傳統才活下來的家夥們越來越多之後,這個傳統就真的深入人心,進入到這支軍隊的骨髓裏了。

說到底,誰不想活著呢?

聽了這個故事之後,張郃也深有感觸,想到之前自己帶兵打仗的時候那種不管不顧只要軍功的做法,開始覺得有些不妥了。

而對於沒有軍旅經驗的趙雲來說,劉備軍中的種種特殊存在也讓他頗為感慨。

不過最讓他感慨的,還是劉備軍隊裏濃厚的學習氛圍。

讀書習字有多艱難,趙雲是明白的,對於沒有門路的人來說,就算有錢,都找不到學習的門路,沒人願意教。

正常人能學會讀寫,就已經是一等一的文化人了,走在了絕大部分人的面前了,想要學更多的東西,那是癡心妄想。

你都學會了,我還怎麽拿捏你?

但是在劉備的軍營裏,哪怕一個最低級的大頭兵都是要學習讀寫的,每天除了日常體能鍛煉和技戰術演練之外,還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學習讀寫。

士兵們學習讀寫,然後從基層軍官開始,除了讀寫,還要接觸兵法。

趙雲因為沒有什麽經驗,所以以大將軍掾的身份到軍隊裏也只是擔任什長的職位,他原本以為這個職位不會有什麽東西,但是沒想到,哪怕是底下的什長,都要從《練兵操典》這本基礎軍事讀物開始學習兵法。

根據傳授他們學識的軍中教員所說,這本《練兵操典》是劉備根據多年行軍打仗的經驗所親自編纂的軍事讀物,一應內容不僅有理論,還有實際案例支撐,是劉備建立軍隊的基礎。

從最基層的軍官什長開始,基層軍官就要學習《練兵操典》,掌握最基礎的行軍、指揮、練兵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