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是要分裂古文學派嗎?(第2/2頁)

他想了想,搖了搖頭。

馬日磾說的不錯,這一點他從來沒有懷疑過,他知道袁隗素來的行事風格和在政治場上的名聲,只是他實在不願意在這個時候掀起爭鬥。

雒陽朝廷經不起再一次的大亂鬥了,再來一次,並州賊匪可能真的要打過黃河直取雒陽了。

於是他耐著性子勸說袁隗。

“次陽,這不是取而代之的問題,而是當下,戰亂頻發,天下不穩,不是吾輩奮起的好時機,若要奮起,可以等局勢平穩之後再行奮起,不必急於這一時,否則大軍在外征戰,吾輩在內征戰,影響了大軍平叛,可如何是好?”

袁隗笑了笑。

他一早算準了盧植的性子,知道盧植是個還有點底線的人,在雒陽朝廷的高官群體裏,甚至能算是個好人。

尋常時節,這點底線會成為盧植揚名立萬的階梯,但是混亂時節,底線會成為盧植致命的缺點。

因為你盧子幹有底線,我袁次陽可沒有底線。

“子幹,我知道你一心為國,大公無私,但是你這樣做,未免對其他人不太好,你《左氏春秋》的確已經成功取代今文學派了,但是除了《左氏春秋》以外,其他經典可還沒有成功成為官學啊,你怎麽能就此停下腳步,什麽都不去做了呢?”

袁隗這句話說出來,盧植和在場的一些明白人就意識到情況不妙了。

這袁隗,是要幹什麽?

是要分裂古文學派嗎?

不能說袁隗的說法有問題,不能說袁隗做錯了什麽。

因為當年的確是集大家整個古文學派的力量對付今文學派,然後成功把最有希望的《左氏春秋》給推入了官學序列,取代了公羊春秋。

這不單單是左氏春秋傳承家族的努力,也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結果,這份功勞是大家的。

而且當時,古文學派也定下了偉大的目標,發誓要把其他的經典也都給推入官學,消滅今文經典,用古文經典取而代之。

不談至關重要的《周官禮》,還有《毛詩》,還有《古文尚書》,還有《費氏易》,這也是一大家子一大家子都在眼巴巴的盯著呢。

你左氏春秋的七大家族的確是爽了,那我們呢?

我們可沒地兒爽去。

我們還眼巴巴地指著你們《左氏春秋》的七大家族給點力,帶著老兄弟們一起進入官學序列呢,這是你們當初答應的,現在難道想反悔?

你們在前台吃香的喝辣的,就讓我們在後面喝西北風?

不好吧?

感受到了諸多不善的眼神的注視,盧植意識到大事不好,可能要出問題。

當前這個局勢下,如果再強推一波今古文之爭,掀起一波鬥爭的潮流,今文學派的抵抗力度肯定沒有之前那麽強,古文學派得手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問題在於,眼下是戰爭時期。

大戰尚未停息,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的官員都有為戰爭而辦事的官員,如果因為今古文之爭再起使得他們無法配合辦事,以至於前線局勢崩壞,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於是盧植十分嚴肅的把這件事情的嚴肅後果告訴了袁隗。

“學派的目標從來都沒有改變過,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當前局勢下,如果戰亂再起,對於大漢來說,絕對不是好事,河東離雒陽太近,不能有失!

當前如果再起爭鬥,前線一定會出問題,到時候並州賊匪趁勢而起,威脅雒陽,驚擾天子,這個罪責,你我誰都擔當不起!

這件事情一定要做,一定會做,但是應該是等戰事結束以後可以推進,而絕不是現在!現在!朝廷需要安穩!”

袁隗卻只有冷笑。

你要安穩?

我卻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