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節 亂鬥,亂象,亂局(第2/2頁)

是繼續蟄伏,或者當一個完美的助手,積蓄實力,等待下一屆一舉定乾坤,還是奮力一搏那主宰之位?

五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自己等得起,但是關鍵在於有沒有必要在等下去?

當下的局面顧官喬三人稱得上是勢均力敵,雖然顧秉謙看似略占上風,但是一旦官應震和喬應甲決心要挑戰他,他的劣勢就會被放大,他在江南士人中的影響力駕馭力不足的弱點就會被人利用,無論是官應震和喬應甲都可能挖其墻角。

馮紫英不看好顧秉謙能在這一戰中完勝。

同樣官應震和喬應甲也都有其致命弱點。

官應震的弱點是湖廣士人基本盤太小,如果得不到江南士人和北地士人主流派支持,很難勝出。

喬應甲則是因為其自身的性格緣故,雖然北地士人是重臣中最大的一派,但北地士人他不能獲得全部支持,甚至可以肯定有二三人會明確不投他的票,甚至像崔景榮和王永光等人對其也不是很認可,當然在北地士人團結的份兒上,這些老牌士人肯定會投他一票,但其他中青年士人就未必了,就算是韓爌和孫居相幫他出面斡旋也未必能行。

所以現在這個局面就是一個混沌亂局,這接下來兩個月可能各方都會各顯神通,但是能不能遂願,誰也沒有絕對把握。

那自己呢?

就憑手中五票,就想要去挑戰?

好像還真的像是兒戲啊。

但不試試怎麽能知道行不行呢?

很多時候,你怯於一試,也許就要錯過最好的機緣,你勇於一試,沒準兒就能有意外之喜。

眼前的這一撥人目光中的炯炯神光不也就說明了很多東西麽?

連他們都認為應該去一搏,怎麽反倒是自己還怯了呢?

年末的這一日,誰也不知道究竟那堂中發生了什麽事情,但是馮宅的人都知道,客人們都是陸陸續續從後門悄然離開的。

多年以後,黛玉都還能記得那一晚,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兩位蘇州鄉人——翁氏兄弟走得最晚,在門前還和相公好一陣密語,最後才慨然舉步,步履凝重。

宣順三年的早春依然有些冷,整個朝局似乎陷入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凝滯狀態,無論是內閣會議還是朝會,所有人都在明面上都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但同樣所有人也都能感受到暗流湧動。

方從哲從老家德清回了京師,實際上京師城才是他成長的地方,但是他祖籍卻是浙江,而致仕後他也回了浙江老家居住。

但這一趟他也回了京師來,據說是要小住一段時間。

幾位閣老門庭都顯得月白風清,似乎再沒有往日那等密集登門的情形,但實際上都知道某些事情不需要在明面上了。

“還有幾日?”

“十五日。”

“呵呵,都穩不住了?”

“除了小馮閣老和子先公(徐光啟),不過等小馮閣老門的人也多了起來。”

“小馮閣老不必提了,三十歲不到,想也不敢想啊,或許下一屆,他可以爭一爭次輔,至於子先公,他可能從來就沒有那份心思吧。”

“那三位呢?”

“自己也不好做得太明吧?自然有人替他們奔走,沒見李邦華、朱國禎、柴恪、楊鶴和韓爌、孫居相這些人都活絡起來了?”

“那中涵公(方從哲)為何突然回京了?他要幫誰?我記得他好像和顧首輔沒那麽密切的關系啊。”

“還真有些看不透,或許就是碰巧了?”

“天下哪有那麽巧的事情,那進卿公(葉向高)為何不回京?”

“不是說巧了麽?誰都要回來,那豈不是真的要一場亂鬥?”

“難道不是麽?鼎足而三,都說很期待這一次廷推結果呢。聽說《京都晚報》和《趣聞軼事》都推出了博彩,賭誰勝出,賭誰能得多少票呢。”

“呵呵,這幫閑極無聊的宗室,還居然搞出來這一出,都察院也不管?”

“誰現在還有心思管這個?再說了,皇上繼位無聲無息,許多人甚至都記不得宣順年號了,還以為是萬統九年呢,呵呵,天家都這樣了,都察院和龍禁尉還不能讓人家多掙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