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節 洪波湧起,隱雷陣陣(第2/2頁)

總而言之,想法是好的,但是未必能真正推行下去,還有待於商榷和修繕。

齊永泰這一句話出來,也就表明了齊永泰的態度,那就是要力保馮紫英入閣。

可要讓馮紫英入閣,而且是按照當初設定的五閣臣,顧秉謙為首輔,黃汝良為次輔,以此來換取江南士人的支持,官應震繼續留任,自己和馮紫英入閣,這樣江南、北地、湖廣,形成二二一的格局,但卻要將李三才和湯賓尹拉出來,而且還要說服北地士人內部不至於因此而生出嫌隙。

這難度可不小。

“汝俊,我知道考成法還不完善,我如果退下來,身體還能維持,那麽這余生也就是研究如何完善考成法了,可我也知道一旦下來,要推動考成法的繼續落地落實,需要支持,你對考成法有一些偏見,但也能接受一些,我能理解,所以我需要紫英入閣來為日後完善之後的推動來做準備。”

對喬應甲這個多年老友,齊永泰沒有諱言。

都是北地士人,相交多年,但並不意味著在政治觀點上都完全一致,一些觀點看法上的差異也很正常,可以在日常事務中來驗證映證,並沒有什麽不得了。

喬應甲沒再提考成法,而是直入關鍵:“李三才和湯賓尹那裏,怎麽處理?”

“道甫這邊,有些麻煩,但我打算找機會和他談一談,嘉賓那邊,我想六吉和明起應該能處理好,大不了如繆昌期一樣,給一個尚書,另外他那個得意門生韓敬不是他最看重的麽?入翰林院給一個學士身份。”齊永泰淡淡地道。

喬應甲立即刮目相看,素來清正的齊永泰居然也能做出這樣的妥協了,看樣子齊永泰是真的要為紫英鋪路了。

點了點頭,喬應甲沉吟了一下:“虞臣(韓爌)、伯輔(孫居相)那裏我去說,稚繩倒是對這個可能不太在意,他和紫英關系也很好,自強(崔景榮)也沒什麽,……”

喬應甲和韓爌、孫居相是山西鄉人,關系素來緊密,要團結北地士人,首先要把山西士人這邊穩住,喬應甲主動承擔了這個重任,其他人反而要好辦得多,齊永泰也松了一口氣。

“這些其實都還好說,畢竟是咱們內部的問題,大家都是顧全大局的,紫英雖然年輕,但是為人處世相當老練,與顧秉謙、黃汝良以及江南、湖廣士人關系都不差,我倒是更擔心李三才那邊,這個家夥恐怕不會善罷甘休。”喬應甲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齊永泰擡起頭想了想,“道甫肯定會折騰,但是我還是首輔,他就翻不起風浪,必要時候直接責令其辭任,……”

“可萬一他不接受呢?”喬應甲反問。

“不接受?”齊永泰一怔,好像還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

如果說閣臣們都一致認為你該辭任,給出要求,你不辭任,留在內閣裏又有何意義?首輔可以直接剝奪你對朝務指導權,七部和通政司乃至各省直都不再理睬你,這不是自取其辱麽?

“不至於吧?”齊永泰嘀咕了一句,迅即嚴厲起來:“那就罷免。”

罷免稍微復雜一些,內閣擬票,皇帝用印,直接褫奪,那就是一個政治醜聞了,對當事人的名聲損壞極大,會被視為貪權戀棧,在士林中也會被嗤笑,甚至影響到子孫和一族子弟,幾乎沒有哪個士人會行如此下策。

喬應甲也覺得這種可能性太小,但是他總是覺得這段時間李三才似乎有些神神秘秘,也說不清楚這個家夥萬一真的要硬著脖子不肯,就等內閣罷免他,那同樣對齊永泰也是一個傷害,會給外界一個齊永泰難以控制大局的印象。

這就是兩敗俱傷,但問題是齊永泰本來就要致仕了,就算是有些傷害,對齊永泰來說也無關大局了,他也承受得起,但對李三才的影響就要大得多了。

李三才應該不敢如此放肆才對。

喬應甲想了一想,也沒想出這裏邊還有什麽不對勁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