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節 返京,點評(第2/2頁)

“嗯,我都六十有二了,精力也有些不濟了,我也和乘風兄說了,建議由你或者稚繩來接替我,我打算致仕了。”張懷昌很坦然,“乘風兄的意思可能是讓稚繩來擔任兵部尚書,但要等到他把河北戰事結束之後,讓我堅持到那時候,你呢,因為遼東戰局的不確定性,所以還是以現職去遼東,齊相和稚繩也會給你大力支持,……”

張懷昌的話語讓馮紫英心神微震,其實也知道自己要去遼東不可能出任兵部尚書,但是一旦遼東事了,自己該何去何從,恐怕也會有一個安排,這就要看齊師的想法了。

在內閣的集體會見中,反而沒有什麽波瀾不驚,馮紫英介紹了目前河北戰事的情況,也明確表示孫承宗肯定會在較短時間內解決河北戰局,河北戰局已經進入收官階段。

重點是闡述下一步可能要趕赴遼東之後的一些設想意圖,以及對整個遼東戰事和對建州女真攻略的長遠規劃。

馮紫英花了將近兩個時辰來闡述自己對整個大遼東的經營構想,既包括對建州女真的攻略,也包括多遼西草原諸部的經營,一並納入進來,甚至也包括遼東本地的開發。

應該說這個戰略太大,沒有三五年見不到成效,也需要朝廷從軍事到財政上的大力支持。

不過在這個問題上,內閣意見還是趨於一致的,畢竟這隔三差五建州女真這樣來一下,如切香腸一般,一段一段地逼近中原腹地,誰都受不了。

“葉相和方相真要退隱了?什麽時候?”馮紫英等候到齊永泰下朝回府才到府中見面。

“嗯,下個月把,你去了遼東之後,差不多就有一些交接,進卿也是累了,當然也有一些當下的諸多因素,更多地還是需要一個輪轉平衡吧。”

齊永泰似乎對即將接任首輔興趣乏乏,但作為北地士人領袖,他不接任也說不過去。

崔景榮、喬應甲、王永光、韓爌、孫居相、孫承宗等人還沒有成長成為可以接替他的地步,而李三才要成為北地士人領袖又難以服眾。

但他的年齡也不小了,與張懷昌相當,比葉向高反而還大接近十歲,所以他這一任能當多久也不確定,可能也就是三五年,支持到馮紫英在遼東取得最後勝利。

“是不是也該咱們北地士人上了?從沈一貫開始到葉相,都二十多年了,北地士人怨氣都壓不住了?”馮紫英笑著問道。

“哼,少聽這些下邊的亂議論,什麽怨氣,哪來多少怨氣?”齊永泰平淡地道:“這幾年北地災荒不斷,但是你的開海之策推進和大規模推廣土豆番薯之後,局面有很大改觀,就算是進卿和中涵他們都看在眼裏,而且北地雖然不及江南富庶,但是卻是壓制遊牧民族的關鍵,誰都不願意看到宋遼宋金時代那種屈居人下壓得漢人喘不過氣來的局面,所以固本強基,北地是本,江南湖廣是基,缺一不可,這種情形下,江南和北地士人在某一時段居於相位都是可以接受,也是正常的。”

“齊師,弟子可沒說什麽,做好自己本份兒事情即可。”馮紫英連忙解釋道。

“嗯,你明白就好,年輕一輩子士子中,你和君豫最強,你才華出眾,但是沉穩不及君豫,這一兩年要好很多了,楊文弱作為湖廣士子翹楚也不錯,但略遜於你和君豫,現在看來夢章和克繇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齊永泰點評了幾句永隆五年這一批的士子,“還有永隆八年這一科的,伯雅和瑤草都不錯,還有一個錢謙益……”

孫傳庭和馬士英,當然都不錯,歷史中大名鼎鼎的角色,馮紫英也和佩服齊師的眼光,至於錢謙益,這位水太涼,或許才華是有的,但品行氣節就堪憂了,不過今世似乎還說不到那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