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節 河北總督,南北雙線(第2/2頁)

即便是有所擔心,馮紫英的文臣身份保護,加上老爹的“隱退”,都足以釋去不少疑心。

除非有人從一開始,或者說一根筋就認定自己會走上權臣或者謀反之路,但這未免太誇張了。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身真偽復誰知?

這首詩也說明了一些道理,起碼自己現在還遠未達到王莽的境界,而那些武將也好,軍官也好,也都是忠心耿耿地在替朝廷賣命。

總不能因為其出自西北或者大同一系,就把他們打上印記,棄置不用吧?

只有短短十余日時間,馮紫英要做的事兒很多。

北面的局面暫時還沒有危及到需要立即啟動緊急應對的狀態,但是一些物資準備和軍隊調配需要開始了。

登萊軍已經開赴到永平與順天府交界一線,而薊鎮軍一部以及賀人龍部則已經從海路開始轉運牛莊和東江鎮。

“見過總督大人。”

看到兩個比自己大幾十歲的宿將恭敬對自己行禮,馮紫英也有些感慨。

楊元不說了,真正從壬辰倭亂時候打出來的猛將,但是現在年齡已大,估計打完這一仗,在宣府總兵任上就該致仕了。

尤世功就不用說了,老熟人了,正值壯年,但是也近五十歲了,好在身體狀況還好。

如果按照前世歷史走,楊元早就在壬辰倭亂一戰中南原之戰後被麻貴斬首了,但是今世歷史中壬辰倭亂雙方的戰事出現了一些變化,碧蹄館之戰後,周軍占據優勢,一直到後來,南原之戰並沒有如歷史那樣,而是周軍取得了勝利。

楊元已經六十出頭了,好在身體還行,馮紫英從兵部档案看到其都滿了六十七了,雖然須發皆白,但精神尚好。

“菊厓公,世功兄,咱們都不是外人,今日也只有我們三人,你們便以紫英稱呼我便是,我好歹也是武勛子弟,你們二人這樣總督過來,督師過去,我真的就汗顏無地了。”馮紫英躬身將二人延請入座。

楊元和尤世功面面相覷,這位大周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督,也是最年輕的二品重臣,如此禮遇恩待二人,倒是讓他們有些意外。

不說總督身份是他們直接上司,單單是都察院右都禦史的文臣身份都足以讓他們兩位武人畢恭畢敬了,但這一位仍然是如以往那樣謙和從容,這讓二人都為之心折。

“大人,這樣不太合適吧,……”還是楊元啟口。

“菊厓公,您論年齡論資歷比家父還要長,世功兄也算是看著我長大的,都算是我的前輩,我也是武家子弟,雖說走了文臣路,但是骨子裏還是留著武家的血,要不朝廷又何必讓我來收拾這個爛攤子呢,當然我本人也願意來,真讓我在江南巡撫那個安樂窩裏耗幾年,我都怕我自己會廢了。”

馮紫英一番話一下子就讓楊尤二人心裏舒坦寬松了許多,對馮紫英的認可度猛然上升到一個極高的高度。

對方可都是頂級文臣了,到這個程度,這種身份,一般人都不肯在提自己武家出身,但這一位卻絲毫不在意,甚至還頗為自豪,這一份不忘本的認同感,就足以讓二人心折。

“總督大人既然這麽說,那我二人就托大稱一聲紫英了。”楊元要大方一些,反正打完這一仗,也就是兩三年自己就要致仕,沒什麽好拘泥的。

“理當如此。”馮紫英坐定,“今日請二位來,也就是要商議一下下一步戰事,可能二位都知道了,我為河北總督,主要精力恐怕要放在南面,但是從各方情報顯示,建州女真又攛掇起了蒙古人要滋擾北疆,甚至可能原來我們的一些盟友和準盟友,如內喀爾喀人和土默特人蔔失兔部,都有些意動,也不排除包括外喀爾喀人、科爾沁人都要卷進來,當然這是最壞的打算。”

楊元和尤世功都頷首認可,楊元走馬上任時間不長,情況還在熟悉中,但是尤世功卻是老薊鎮總兵了,對草原上這些情況爛熟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