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節 重臣探底,紫英為首(第2/2頁)

回京之後馮紫英又提出了要為他的寵媵要誥命身份,為庶子要勛官身份,這都顯然是故意為之了。

內閣這邊不置可否,都察院那邊有些非議,吏部和禮部也是默不作聲,都覺得不給也不好,給也不好,但搪著也不是辦法。

葉向高和方從哲也商計過,的確,從遼東之戰開始,馮紫英屢立大功,尤其是江南之戰,幾乎就是兵部扛著全部被撤職的風險來打這一仗的。

如果這一戰不順,張懷昌、孫承宗和馮紫英三人是要來頂缸罷職的。

但現在這一仗打得是相當的漂亮,不但一舉解決了“江南三鎮”的隱患,而且還攫取到了超乎預想的財政收入,讓戶部這邊喜歡得都快要流出哈喇子來了。

黃汝良這一段時間都是精神抖擻,就是因為有超過預想一倍以上的收入進入戶部銀庫,讓他心裏底氣一下子足了許多。

雖說還有不少資產要變現需要一定時間,但東西擺在那裏,時間而已,就算是打個折扣,也已經讓黃汝良心滿意足了。

讓內閣和吏部表明憤怒但內裏卻是歡喜無比的事這一輪對江南豪強的清理牽扯到了一大批實權官員,不少都是原來親近於義忠親王和謬湯那邊的官員,現在得了這個機會,簡直就是把刀送到內閣和吏部手裏。

硬生生能為內閣和吏部騰出一批空缺位置來安置屬於朝廷中意的官員,原來所謂的“南選”的這一批官員終於壽終正寢了。

可以說平定江南這一樁事兒實在是辦得太漂亮,讓朝廷兗兗諸公都是贊不絕口,吏部、戶部都得了莫大好處。

素來不輕易表揚人的吏部尚書高攀龍,都破例對馮紫英的表現給了充分嘉譽。

這種情形下,論理再怎麽都該給馮紫英升遷以示獎勵的。

但馮紫英正三品的侍郎了,怎麽獎賞?

再往上就只有尚書了,可這尚書能讓一個二十三之齡的年輕人去做麽?

僅次於幾位閣老的烏紗帽,幾年間就放在剛從進士起來沒幾年的年輕士人坐穩,那可真的要轟動整個大周了。

這顯然會帶來很大的沖擊和風波,也會讓朝廷內部紛爭加劇,所以這不可行。

既然不可行,但是有功不賞那更不行,日後朝廷難以服眾,所以馮紫英搞出的這一些“歪招”,似乎也就是一個可接受的選擇了。

雖然現在還沒有正式同意,但內閣內部卻已經有了一個大概意向,選擇合適的時候。悄無聲息地就同意了,既不聲張,也不招搖,就這麽同意就行。

正因為如此,方從哲才想趁著這春假輪值機會,和馮紫英好好談一談。

目前內閣內部雖然增添了好急人,湯謬二人還只能算是邊緣角色,但葉方齊三人加上李三才,基本上就能穩住內閣的動議。

北地士人、江南士人加上湖廣士人現在的三角關系也較為穩定,這種情形下,江南事了,朝廷也就想正經八百做點兒事情了。

“紫英,無論是軍務方面,還是其他,我都想聽一聽你的看法意見,尤其是你提出來的大力推動工商業的發展,推進海外拓墾和海貿,還有對當下吏治的一些見解,我都很感興趣,都想聽聽。”

方從哲的話把馮紫英還嚇了一跳,怎麽連自己對吏治考核的一些見解都知道了?這一點自己好像沒對幾個人提過啊。

見馮紫英驚疑不定的模樣,方從哲笑了,“別那麽表情,今兒個就咱們倆,暢所欲言,你也算是咱們大周永隆年間一來的青年士子領袖和代表了,我也知道你們這一批人的看法見解和我們這幫老朽有些不太一致,但為朝廷好,為天下黎民百姓好,這是咱們共同的意願,那這些就都不是問題,……”

見方從哲說得誠懇,馮紫英也就定下心神來,仔細揣摩一番,“那方相,我就說說,哪兒說哪兒丟,你若是覺得不對或者荒唐,一笑置之即可,莫怪小子無狀就好。”

方從哲捋須微笑,揮手示意盡可放心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