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節 賈家難處,馮家恩義(第2/2頁)

現在賈家自顧不暇,都得要靠自己這邊接濟為生了,如何能管得了整個賈家人?

這賈家百年在京中,生齒日繁,榮寧二家兩邊加起來一兩千口子人,誰又能管得過來?

“沒法管。”岫煙嘆了一口氣,“原來都是靠著榮寧二府生活,習慣了,許多賈家族人都靠著賈家生活,逢年過節去給老祖宗道喜拜年,討個喜頭,賈家多少也要給點兒銀子,還有一些人就在府裏邊幹點兒活兒,養活一家人,這一來二去也就這麽過來了,這大廈陡傾,沒了依靠,許多人就不知道該怎麽謀生了,這外邊兒也不像有賈家這顆大樹可依靠,沒誰慣著你,所以就……”

賈家族人並不完全都是姓賈,許多前兩代女兒嫁出去卻不肯走,或者招贅進來,許多雜姓也就慢慢進來了,一樣視為賈家人,枝蔓攀衍,才會有一兩千號人,把整個榮寧街前後左右幾條橫街小巷住得滿滿當當。

加上賈家這幾十年又買了不少丫頭小子進來,都在內部指婚成親,演變成家生子,所以這種情形也很多,總而言之,這賈家就成了一個大雜燴,估計連賈母或者王氏自己都說不清楚這榮寧二府裏邊究竟有多少算是真正的賈家人。

這個時候馮紫英才體會到賈母和王氏那邊的難處,一兩百號人,人家都還是巴心巴肝地等著你賈家人從獄裏出來的忠心之輩,你一出來人家就要投靠跟附,這份心意你能拒絕,你能無視?

不管人家存著什麽心思,這論跡不論心,人家來了,仍然願意替你做事兒,你還能怎麽著?難道拒之門外?或者說現在賈家沒落了,不需要你們了,各人自掃門前雪?

別說賈母王氏這些做不出來,就算是抹得下這張臉也不能這麽做,好歹賈家也還是勛貴呢,這樣一作,那就真的是把名聲徹底毀了,日後在無人會跟著你了。

這豪門大戶起起落落也很正常,但你的名聲得留著,所以說這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名聲在,家族就還有凝聚力,不會輕易散掉。

像賈家,現在不也還指望著賈寶玉、賈環和賈蘭賈琮這些後輩子弟能入仕科舉成材,日後能重新光耀賈家麽?

不能說人家做得不對,所以現在這些族人也好,雜姓也好,下人也好,來投奔你,你還得要接著,不能冷了人家的心。

可現實難處一樣明擺著,來了的人你就得養著,幹了活兒月例錢也得要有,哪怕少一點兒,你得有,意思意思。

一兩百號人,就算是全部按照原來榮國府那種月例錢形式發放,再打個折,再加上還得要管飯,穿衣,另外還有賈母、王氏、邢氏、李紈、探春、惜春這些當主子的花銷呢,馮紫英粗略一算,每個月沒三五百兩銀子下不來。

或許三五百兩銀子對昔日的榮國府來說不值一提,但是對現在的賈家來說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每月三五百兩銀子,一年下來就是四五千兩銀子,而且按照賈家現在的架勢,只怕人數會越來越多,繼續增長,日後再翻一倍也很正常。

一年花銷上萬兩銀子,對於一個現在毫無收入來源的賈家來說,那就是不可承受之重了,就算是賈寶玉能去翰林院,那一年薪俸不過百兩,養活他自己都困難,更別說其他了。

賈家人出來搬過去的時候,馮紫英是給了李紈五千兩銀子,要她交給賈母和王氏以作日常使用,但那都是自己去陜西之前的事情了。

這一晃就是兩三年過去了,五千兩銀子只怕早就花光了,後來寶釵也含蓄提起過這件事兒,自己也沒多問只說讓她們看著給就行了,至於具體給了多少,他就沒過問了。

這等事情可一可二,但不可能一直持續,畢竟賈家是賈家,馮家是馮家,就算是賈家女兒嫁過來,那也是馮家人了,當女兒的自家貼補一下娘人可以,但卻不能是以馮家給賈家的名義來。

現在看起來,賈家的情況應該是很難了,否則也不會把主意打到邢氏的頭上來了,而邢氏的銀子從何而來,大概也就是賈璉、迎春和岫煙這幾個兒女和侄女私下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