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節 何去何從,權臣之路?(第2/2頁)

馮唐作為三邊四鎮和西北軍主帥,肯定要優先替跟隨自己進中原來賣命的這幫人考慮。

西北軍的出路也擺在那裏,要麽就是回西北去,可現在賀世賢、蕭如薰、祁炳忠分別占了榆林、甘肅、寧夏三鎮總兵,馬進寶預定了固原鎮總兵,要看其在山西協助孫承宗打得如何。

可以說現在三邊四鎮就沒有合適位置了,總不能讓劉東旸、劉白川、土文秀這幫人辛辛苦苦在山東、南直打了一年多時間,然後又灰溜溜地回西北那窮鄉僻壤,繼續幹他們的副總兵和參將,過那種缺衣少食的生活,那馮唐也真沒法向兄弟們交待了。

所以馮唐才會得到消息之後給馮紫英來信,要求馮紫英考慮在京營和上三親軍替自己這幫忠心耿耿的部下謀劃一下,最不濟,也可以考慮宣府鎮這邊。

京營和上三親軍雖然在兵力上遠不及各邊鎮,但是其地位卻不遜於各邊鎮,否則連陳敬軒這種當過三邊總督的人,都想要來謀五軍營大將。

可以說五軍營大將並不亞於宣大和薊遼這五個邊鎮的總兵,比起三邊四鎮這種窮鄉僻壤的總兵更深一籌。

即便是如神樞營、神機營乃至上三親軍的指揮使,也和固原、甘肅、榆林這類總兵相當。

而且京官本身就比外埠武將要高一籌,日後要外放也機會更多,像甘肅總兵要想調任遼東和大同總兵就很難,除非你能趕上機會立下大功,比如馮唐平定寧夏叛亂那樣的。

但是如果是京營三大營或者上三親軍的指揮使,只要走些門道,就要容易許多。

像京營和三大營的指揮同知也要比三邊四鎮的苦哈哈副總兵強得多,而指揮僉事也一樣要比那些個窮酸參將和遊擊機會多得多。

當然像宣府、大同、薊鎮這類就在京畿邊上的邊鎮情況又有不同,在這幾個邊鎮當個副總兵權力和利益乃至人脈都要豐厚得多,未必願意到京營和上三親軍來當個指揮同知。

總而言之京中的京營和上三親軍與邊鎮相比,不能單從官職品軼來比較,這裏邊涉及到與朝廷親疏乃至更寬廣豐裕的發展機會,所以還得要見仁見智。

老爹的心思馮紫英大略明白了,如何來處置其實也簡單。

既然自己來主持對京中軍隊的整肅,而且上三親軍乃至京營明顯需要大規模調整,要給老爹麾下一幹將領謀些機會,有些難度,但是也並非毫無辦法。

就算是上三親軍和京營三大營主官太敏感不好安排,最不濟宣府鎮那邊也還能安插一二。

馮紫英需要考慮的是這樣安排也不過是權宜之計,自己需要考慮的是更長久的打算。

自己需要好生梳理或者確定一下,自己未來的目標究竟是什麽。

以馮家為主,還是以自己的仕途為主?

對馮家來說,當然是家族長盛不衰,最好是衣缽傳承代代富貴,對自己來說,那就是直奔首輔之位。

可這兩者有些矛盾不說,單單是一個首輔之位,也有許多講究。

當一個弱勢的首輔,上被強勢的皇帝壓制,比如元熙三十五年之前的元熙帝,下被桀驁的閣臣牽制,那這個首輔當得也忒沒滋味。

可要架空一個皇帝,懾服下邊閣臣,這個首輔就得要有足夠的政治資源來運作。

一方面在朝中要有足夠的朝臣堅定不移地站在自己一邊,另一方面還要在軍中有強大的盟友或者忠實的部下來支持自己,另外還要在京中保持絕對控制力。

從當下朝局走勢來看,起碼以葉向高為首的內閣正在想著這條路走,當然葉向高未必是自己要幹什麽,更多的是想通過文官這個群體來實現這個目標。

那自己呢?馮紫英捫心自問。

也像葉向高那樣,當一個通過妥協和平衡來達成一致的首輔?好像沒太大意思啊。

還有就算是自己當首輔,又能當多久?馮家的富貴又能維系多久?像張居正那樣,當首輔時風光無限,結果一閉眼,那立即就是抄家滅族之禍,自己明知道這種可能性很大,還要去走這條路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