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節 後宮幹政,武曌之風(第2/2頁)

戴權搖頭,“朝廷肯定能想到,但這樁事兒也不像娘娘所說的那般簡單,那些以土地為生的士紳都是堅定支持南京,那些海商和工場主們雖然傾向於朝廷,但是卻非主流,不肯表明態度,他們更願意觀察形勢,等到最後塵埃落定再來站隊,哪怕可能付出更多一些,但是卻規避了站錯隊可能身死族滅的風險。”

應該說戴權一直在元熙帝身邊,跟隨元熙帝數十年,對於江南士紳的狀況和心態了解得十分透徹。

雖然這些年江南士紳中工商勢力在不斷增長,但是他們原來一直處於非主流地位,和那些依靠土地地租為生的地主們相比,在地方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都還不足,尤其是以土地、宗族為紐帶的內陸地方上,更顯弱勢。

只有在諸如揚州、蘇州、杭州、寧波、泉州、金陵這些大都市和港口城市中,工商勢力才能占得上風。

但不容否認的是,隨著開海之策的推行,工商勢力膨脹得很快,包括相當一部分原來的地主都開始主動興辦工場作坊,或者從事貿易了,這一點上戴權也有感受,但是囿於這幾年他一直在京中宮中,和江南便接觸並不多了,所以未能直觀感受。

“戴權,也許我們該聯絡聯絡馮家?”梅月溪遲疑著道:“我感覺這馮家橫跨文臣武將兩邊兒,而且都身居高位,只怕會越來越有用處,值得好好結交結交。”

戴權思考了一下,也點頭認同:“的確,以前有些疏忽了,馮鏗原來不過是順天府丞,雖然有些名氣,但是卻還影響不到中樞,誰曾想他出任陜西巡撫,如此幹凈利落地就把陜西亂局擺平了,現在直入中樞,一下子影響力就大起來了,那賢德妃好像和他是姻親關系,娘娘不妨可以向其示好,看其態度,……,不過,這對於現下朝廷和南京談判卻是幫不上多少忙啊。”

梅月溪有些頹喪地低著頭來回走了兩圈,最後重新昂起頭來,握拳咬牙,看著戴權,“戴權,這事兒不能就這麽聽之任之,我們得有所行動!”

“老奴聽娘娘吩咐,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戴權連忙表忠心。

“我估摸著朝廷和南京談判沒那麽容易就成功,一旦義忠親王要入繼大寶,那朝中各方勢力肯定就要重新大洗牌,不少人肯定就再難以保持自己的權位,難道他們就不擔心,不反對?我們得立即行動起來,看看誰是這其中的主導者,能不能助他們一臂之力,或者幫他們居中聯絡聯合起來發力,還有,那些支持與南京談判的,弄清楚他們究竟打的什麽主意,是真的覺得朝廷難以為繼,還是出於一己私利?若是前者,那能不能想辦法打消他們的擔心,若是後者,那就更簡單了,誘之以利,什麽承諾都可以給他們!”

戴權心中一凜,同時也有些感慨,這一位還真的有點兒呂後、武曌的風采啊,這麽短時間裏,就能琢磨出這麽多道道來。

但說易行難,要真的打動朝中這些文臣們,那就得拿出真金白銀的好處來,光是一些承諾,恐怕不易。

不過他也贊同梅月溪的觀點,這談判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除非出現重大變故,朝廷無法支撐下去,但現在看來還沒有到那一步。

只要朝廷覺得還有底氣,肯定就不會輕易對義忠親王那邊讓步太多,而義忠親王那邊肯定也在盼著局面向著對他們一方有利的方向轉化,這樣他們在對內閣的談判中可以索要更好的條件。

這種情形下,其中的確也有不少可供操作的余地,梅月溪嗅覺還是相當敏銳的,馬上就覺察到了這裏邊的縫隙。

既然梅月溪已經表態發招了,戴權自然要遵從,他縱橫宮內外幾十年,自然也是有些人脈的,否則也不會被梅月溪看重,現在就要立即行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