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節 夤夜入朝,凸顯不凡(第2/2頁)

“具體情況還不是很清楚,但曹文詔已經命令遼海衛和鐵嶺衛大軍穩步後撤,一直撤離到蒲河所,另外東面堅守撫順所,避免建州女真從薩爾滸和撫順關再度偷襲而入。”

孫承宗現在掌握的情況也不多,他其實也只比馮紫英早上任不到一個月,對於遼東情況只有一個粗淺了解,但對遼東鎮內部的內訌內耗不斷確實早有耳聞。

曹文詔和趙率教兩撥人的內鬥越來越激烈,他正準備向張懷昌和內部提出調整遼東鎮將領,誰曾想就出事了。

“這還算聰明,大踏步撤退,一下子就退到了蒲河,哼哼,鐵嶺衛,遼海衛,松山堡,柴河堡,撫安堡,還有東邊的諸堡,甚至汎河所,潱路所都不要了,這可真的是大方啊。”馮紫英忍不住冷笑著譏諷了一句。

已經進了公廨,孫承宗也苦笑著道:“紫英,你這是誇獎還是諷刺,但是在我看來,如果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寧肯撤退步伐大一些,動作快一些,若是被建州女真堵在上邊,恐怕以遼東鎮的現狀,要想救回來就很難了。”

馮紫英無言以對,的確如此,曹文詔和趙率教這樣對立的姿態,若是被圍被堵的是曹文詔部,趙率教這些遼東本土武將,肯定不會盡力去救,而同樣如果被圍的是遼東本土武將,曹文詔會盡心麽?

這種情形下,幹脆大踏步後退,穩住基本陣型,再做計較,方為上策。

兩人一起進入公廨大堂,張懷昌早已經坐在案頭一側,皺著眉頭翻閱著堆砌的文档,另外一張碩大的沙盤都擺放在面前,將整個遼東地形大略都置放於眼前了。

沙盤不是新鮮玩意兒,關鍵是要達到同比例且真實展現,那就需要詳細且先進的測繪技術,而現在大周在這方面還比較落後,好在西夷人將他們的測繪技術已經傳到了大周,大周在這方面的汲取學習速度還比較快,所以對沙盤的改進也很大。

沙盤旁早已經站了一大群人,圍著沙盤有三四人,隔得稍遠的還有五六人。

見到孫承宗和馮紫英進來,不少人都紛紛招呼寒暄。

孫承宗是兵部老人了,和他打招呼的自然多,而馮紫英在兵部雖然也經常往來,但是卻是正宗小字輩,和他打招呼是楊嗣昌、王應熊兩人,另外還有一個熟悉的,是蔣允儀,耿如杞從職方司離開時,蔣允儀便接替,和馮紫英打過招呼。

現在兵部的幾司郎中人都換了大半,原來的孫承宗、袁可立、袁應泰以及丁元薦均已經不在其位了,孫承宗不說了,升左侍郎,袁可立出任右僉都禦史,巡撫山西,袁應泰也左遷外放,而丁元薦則戶部任職。

現在的兵部職方司郎中是袁化中,蔣允儀現在則是武選司郎中,二人都在,武庫司郎中是剛調進來的房可壯,這也是一個熟人,其他馮紫英就不認識了。

沒想到房可壯的官運亨通,迅速就從通州知州入朝還擔任了武庫司郎中。

張懷昌倒沒有太苛刻,任由一幹人相互寒暄了一陣之後,這才招呼大家走近,“稚繩,紫英,情況由民諧(袁化中字)來介紹,你們仔細聽一聽,另外這裏還有遼東傳過來的戰報,但十分雜亂,時間也不一致,你們要仔細捋一捋,就目前來說,情況很糟糕,但是還不至於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今日我們就要議定遼東戰局的重新部署安排,天一亮,我就要向內閣諸公報告,敲定部署。”

從都察院禦史到兵部尚書,張懷昌也算是經歷了大風大雨了,所以即便是局面如此險惡,但依然能保持著泰山壓頂不變色的氣度,這一點孫承宗和馮紫英都很佩服。

袁化中也不推辭,迅速拿著一根木鞭開始指著沙盤上的關隘城池河流山川介紹起來,看得出來,這位職方司郎中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並非毫無準備。

馮紫英和孫承宗二人也都很自覺地走到了上手,一邊拿過一些文档開始閱讀,一邊目光也在沙盤上移動,認真聽著袁化中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