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節 人事動蕩,機會在手(第2/2頁)

汪文言沉吟了一下,“若是徐良彥不好動,那嶽珊寶通判一職空缺,應該不難吧?另外鳳翔府府同知高俊海也來找過我,……”

“哦?高俊海?”馮紫英揚了揚眉,“我印象中他是寧國府太平人?和你算是半個老鄉?”

汪文言也有些佩服馮紫英的記憶力,這陜西諸府的知府同知加上各州縣的主官,他基本上能背得出一個大概,尤其是西安、延安、鳳翔這三府的府州縣要員名字籍貫,他都能記得,這高俊海自己只在他面前提過一次他就記憶深刻了。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汪文言自我解嘲地笑了笑,“我才來幾個月,這不少人對我的了解甚至比我自己都還清楚,歙縣縣衙裏的熟人,我老家的遠房親戚,人家都能如數家珍,我都不得不佩服啊。”

馮紫英哈哈大笑,笑得前俯後仰,“這有什麽好奇怪的,攀龍附鳳,人心皆往嘛。只是能攀到陜西來,也的確還是難為人家了。”

“西安府同知舒慶堂年成到了,該轉任了,亦可升遷,據說他在謀求去布政使參事,吃個清閑飯,高俊海想要轉任西安府來。”

鳳翔府同知轉任西安府同知,只是平遷,但西安府同知的曝光量顯然不是鳳翔府那邊可比的,而且直接在巡撫、布政使和按察使這些要員們的眼皮子下邊,做出成績,也更容易獲得上邊的看重。

馮紫英背著雙手走到窗邊:“估摸著這一段時間這種情形還會更多,延安府那邊的情況也有類似的,吏部和都察院的考核按理本月就要來,但是推後了,估計二月份就會到,到時候文言你要有針對性的拿出一批意見來,從有利於各州縣的事務推進來,尤其是土豆、番薯和玉米這三類作物的推廣種植,以及後續的儲存等等,都要考慮進去,……”

汪文言明白馮紫英的意思,要把這一項事務作為考核官員能力的重要指標。

“恐怕賑濟事務要列到第一條,這是確保明年全省穩定的關鍵,可以和這個種植推廣土豆番薯玉米結合起來操作。”汪文言建議道。

“嗯,我也是此意,具體如何考核,你要拿一個方略出來,到時候吏部和都察院的人來了,我們才好和他們溝通協商,要落實到位,不能只是嘴皮子上說一說,否則就沒有人重視。”馮紫英專門叮囑道。

馮紫英很清楚自己來陜西時間太短,而且自己也不可能在陜西呆太久,只能抓緊時間立威然後在用人上發力,用一些自己信得過且願意跟自己的人,實際上這一樣有很多弊端和隱患,但現在他也顧不得那麽多了,先用,日後有問題再說。

像潘汝楨、許俊陽和夏之令這些人,能用的他就盡量用起來,另外,像西安府知府這就必須要用一個自己貼心可用之人,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能讓練國事來。

不過這略微有些難度,練國事剛升任山西布政使司右參議,已經是破格提拔,現在一年時間不到又要調任西安府擔任知府,這就太驚世駭俗,都快要趕上自己了,除非有特別的理由,或者練國事在任上做出什麽更突出的成績出來。

現在練國事尚未下去兼任兵備道,如果能讓他在兼任兵備道時拿出幾分成績來,也許還可以一試。

兵備道的職責比較模糊,以布政使司參議名義來掛兵備道,也就是要指揮這一區域的軍事動作。

像山西就有十個兵備道,既可能是布政使司參議,也有可能是按察使司副使和僉事兼任,其中像大同、雁平、寧武等重要兵備道,實際上是受大同和山西鎮指揮,其他幾個兵備道則受三司的指揮,而三司理論上對兵備道都有影響力,但在軍事上還是以都司為主。

現在陜西亂軍入晉,而且平陽府已經陷入混亂,或許還能幫練國事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