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節 雙宿,鶼鰈(第2/2頁)

孫一傑主動來了。

這是孫一傑首次親自登門拜會,而在前一段時間裏,除了馮紫英剛進西安城時,盧川和孫一傑禮節性的拜會了一次之後,這二人都是一直按兵不動,和謝震業隔三差五的登門截然不同。

但這一次孫一傑卻是主動來登門拜會,而且一談就是一個多時辰,所談的內容也是涉及到了諸多方面,尤其是按察使司這邊也拿出了許多“有誠意”的東西,比如涉及到盧川的一些包攬訴訟的案件,以及在一些領域壟斷肥私的情形。

前者當然屬於按察使司管轄範圍,但真正要查處卻只能是察院禦史們,而後者則更不好界定,只能是察院禦史來調查。

馮紫英倒是很感興趣,雖然盧川現在已經露出了怯意,但煮熟鴨子嘴硬,還在強自支撐,不拿出真材實料的東西來,他不會低頭,他背後涉及到的利益太大了。

不過等到浙江那邊把崔文善給攻破了,相信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到時候肯定要讓整個陜西官場都迎來一場大的動蕩,獲益者除了馮紫英外,也還有這個時候能主動靠攏的人。

相談甚歡,各有所獲。

這個時候孫一傑的姿態已經最初熱絡端正了許多了,最初雖然也很有禮節,但是還維系著矜持,但現在不但主動出擊,更重要的是姿態放得很低,把很多馮紫英所不知曉的內情也和盤托出。

這更堅定了馮紫英的信心。

窺斑見豹,大周地方官府的怠政惰政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了,而官吏貪墨腐化更是成風。

吏部和都察院對官員們的考核流於形式,缺乏具體細化量化的目標績效考核,更多的是靠上司和地方士紳的評價來印證,這使得地方官員們不得不將考核方向向這兩方向傾斜,使得本該推進的地方實務受到很大幹擾和影響。

察院禦史們同樣迫於地方上大員們的種種幹擾,如果得不到強有力的支持,根本沒法和諸如布政使和按察使、都司指揮同知這樣的大員鬥,只能幹點兒拍蒼蠅的活計,這也是察院禦史們最為不滿意的一點,同樣也是馮紫英來了之後為什麽能迅速得到察院支持的緣故。

只有馮紫英的鼎力支持,做他們的後盾,他們才能硬起來,敢碰那些三四品的大員們。

或許真的按照張居正的考成法模式來拿出一個地方政務目標考核細則規定出來了,吏戶禮兵刑工商七部的相關政務都該逐步分解到省府州縣一級,並且根據各省各府州縣的情形,制定出針對性不同的詳盡考核細則,甚至每一年都應該略有變化,這才能真正體現出考核地方官員的實績意義。

另外都察院在地方上設置的察院和各道禦史們的權責上也要重新進行劃分,應該就所需監督和查辦的事宜有一個明確指向,因地制宜,甚至要拿出量化的考核數量,堅決讓察院禦史與地方三司徹底脫鉤,甚至要強力監督查處。

而這又需要一個龐大的律法體系,至少目前大周朝在這方面還顯得太過粗糙和隨意性太大,沒有一個相對完善和周全的體系來應對。

要做這一項工作,也是任重而道遠,甚至比考成法更難。

用完午飯,馮紫英坐在書房裏想得出神,有時候他都在琢磨自己究竟打算在這大周朝歷史上留下一個什麽樣的形象了。

純臣?肯定做不到;直臣?自己不是那性格。

嗯,奸臣?好像太難聽了一點兒;那就權臣了,如曹操、司馬懿或者袁世凱這種?好像這最符合自己的意願。

但這大周朝的情形說起來和大明最類,可大明卻沒有權臣,即便是張居正也遠遠說不上,而曹操司馬懿和袁世凱基本上都是牢牢掌握住了軍權,而大周要把軍權攬住,還需要花費不少心思才是。

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說起來似乎自己這一家的基礎貌似還真的不差,很有這種趨勢呢。

一陣幽香入鼻,“爺這是怎麽了,失魂落魄的,奴婢在你面前都沒反應,難怪岫煙姨娘都起不了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