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節 人心浮動,輿論為先(第2/2頁)

“紫英,可是山東能很快拿下來麽?”黃汝良索性挑開問道:“孫承宗我知道,在兵部也算是小有名氣,但是他並未真正帶過兵,蘇晟度好歹還在山西鎮上打拼過幾年,但都敗得如此之慘,孫承宗可別又成了第二個趙括啊,而且這新組建的幾萬人,戰鬥力和山西鎮比,只怕還要遜色一些呢。”

“愷陽公是知兵之人,您可能不知道他去了四川之後的情形。”馮紫英立即給孫承宗助威。

“朝廷裏邊可能對愷陽公在四川的功績沒有意識到,他在四川把本地衛軍從一支不堪一擊的弱旅,逐漸訓練成為可以和荊襄鎮匹敵,甚至勝過一籌的軍隊,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也就是朝廷希望他能回來主持大局,否則如果讓他接任荊襄鎮總兵,再把他自己訓練的川軍整合起來,擊敗播州亂軍不是問題,就算是王子騰的登萊軍在湖廣絕不會好過。現在飛白公不過是撿了一個大便宜,但是飛白公也是懂兵的,正好可以把荊襄軍和川軍用起來,我相信播州那邊的戰事很快就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見馮紫英說得這般肯定,黃汝良心中稍安,“如果朝廷咬緊牙關全力支持稚繩組建北線軍團,紫英你預計什麽時候山東戰局能有轉機?”

這種問題問出來,也說明黃汝良心中的確沒數,但人家是戶部尚書,不是兵部尚書,馮紫英知道不給對方一個明確準信兒,人家心裏難安。

“快的話,六七月份就能啟動攻勢,家父在信中也提到,但戰場形勢千變萬化,所以也不能有個定準,估計年底之前應該可以明朗化。”馮紫英留有余地,“但實際上我覺得未必要局勢徹底明朗,以陳繼先的老奸巨猾,就能看出風向,他就會有動作。”

“陳繼先有動作?”黃汝良沉吟著道:“聽調不聽宣?”

“呵呵,他不一直就是聽調不聽宣麽?而且,他聽那邊的調?要想在朝廷這裏掙到功勞,拿下淮安,甚至進兵揚州,不為過吧?”馮紫英冷笑道。

黃汝良倒吸一口涼氣,“陳繼先能有這麽大膽?”

“哼,那他就等著朝廷大軍橫掃山東之後連他一並解決吧。”馮紫英信心十足,“家父有把握,只要山東局面轉變,陳繼先肯定坐不住,這個老滑頭絕對要在最後搏一把功名富貴,否則陳家一樣是族滅的結果。”

“好!”黃汝良咬了咬牙:“這六十萬兩銀子,戶部只留十萬兩應急,其他都撥付給兵部,希望稚繩能盡快組建好北線軍團,和令尊打開局面,朝廷現在太需要好消息了,不瞞你紫英,連我現在都有些焦躁不安了,成日裏沒一個好消息傳來,人心裏憋得慌,民間更是各種流言紛起,……”

沒想到黃汝良還來了這樣一下,當然是一個意外之喜,但是黃汝良的後邊兒話更讓他警惕,也許朝廷這邊的確需要一些更多的消息來刺激人心了,否則這樣低沉萎靡下去,沒準兒哪天就要出事。

回到府中,馮紫英便立即招來曹煜,分派任務。

一方面要適當誇大榆關、大沽那邊港口碼頭運能,吹噓一下從南方來的糧船絡繹不絕,港口碼頭積壓的糧食日增,希望地方官府多動用民夫來轉移運走積壓在港口的糧食。

這其實就是一個軟文性質的暗示,暗示糧價上漲是因為港口碼頭上的積壓,給老百姓造成一個感覺就是糧食很快就能運到京中。

另一方面則傳遞一個消息,湖廣糧食面臨豐收,河南旱情緩解,大量湖廣糧食流入河南,河南糧價下跌。

這其實就是一個輿論戰,湖廣糧食流入河南,照理說對京中糧價並無太大影響,但是這卻是一個心理趨勢,河南糧價下跌肯定會傳遞到北直這邊,似乎京畿糧價就不太可能漲得太高了。

如果再加上一條朝鮮今年也是豐收年,朝廷有意從朝鮮運入糧食,那麽這個消息就更重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