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節 戰將起(第2/2頁)

他已經意識到未來這一二年裏朝廷為了剿滅南京方面的叛亂,肯定會竭盡一切力量,但是北地大旱帶來的危機和白蓮教這個隱患,以及邊墻外女真和蒙古的威脅勢必牽制著朝廷的精力,而南京方面肯定也會想盡辦法來利用這些因素來幹擾朝廷,使得局面對其更有利。

對南邊打仗暫時輪不到自己指手畫腳,無論是老爹、孫承宗還是熊廷弼,抑或尤氏兄弟和曹文詔、賀世賢,甚至黃得功、左良玉和賀虎臣他們,都比自己強,自己能做的就是一方面在後勤保障上盡可能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坐在順天府丞位置上,盡可能消除白蓮教叛亂和北地大旱流民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過想是如此想,馮紫英在這段時間裏的表現還是引起了朝廷諸公的重視,起碼一系列的分析和建議都相當中肯,原來對馮紫英還有些看法的諸公都改變了態度,更願意聽取馮紫英對許多事情的看法建議,哪怕作為參考也是好的。

“紫英,令尊已經來信了,三邊四鎮第一批軍隊已經組建完畢,五萬人左右,由令尊親自率領,劉東旸、劉白川、土文秀盡皆在其中,劉東旸為前鋒,已經南下耀州,準備從潼關進入河南。”齊永泰看了一眼馮紫英,“令尊還推薦暫時由賀世賢代理三邊總督,主持西北大局,另外還有四萬大軍也已經準備停當,由蕭如薰率領,預計會在半個月後出發。”

“把西北大軍抽調一空,西北豈不是空虛了,山陜旱情如此之重,萬一……”馮紫英吃了一驚,老爹卻沒有和自己說這些。

沒想到老爹魄力如此之大,把劉白川、劉東旸和土文秀這幾個叛將都帶出來了,甚至還讓劉東旸擔任先鋒官,但話說回來,把劉東旸和土文秀留在西北不是危險更大麽?還不如用其所長,正好來打仗,無論是和王子騰的登萊軍碰一碰,還是與牛繼宗的宣府軍一戰,也算是得其所用了。

賀世賢老成謀國,倒是一個留守的合適人選,加之對老爹很忠心,老爹要想扶賀世賢上位的心思也很明顯,不過朝廷未必會答應,那樣一來馮家的影響力太大了。

不過哪怕是代理三邊總督,這個資歷到手,未來從榆林總兵調任薊鎮或者大同總兵都可以順理成章了,這也算是一個小進步。

“還有三萬正在整訓,令尊很看好祁炳忠,已經舉薦祁炳忠接任寧夏鎮總兵,負責協助賀世賢鎮撫西北。”齊永泰若有深意地道:“祁炳忠也是蒙古人出身,令尊倒是十分信任啊。”

“齊師,邊將中外族比比皆是,以學生淺見,我大周煌煌天威,便是蒙古人亦是我大周一員,只要承認我大周正朔,仰慕我中華文明,前明便有渤泥國王欲為前明一員,這等事情足以說明我中華文明之德威普照。”馮紫英其實明白齊永泰話語裏並非是指祁炳忠的蒙古族問題,而是指自己老爹有些喜歡任用私人。

這不是廢話麽?軍中若是不用自己信任的人,難道還真的要全數以任人唯賢?連忠心都不能保證,如何在打仗時候如臂指使?

這一點上雖然理論上是一個弊病,但是馮紫英卻支持自己老爹這麽做,打起仗來,沒有一幫忠心的部將,那你真的玩不轉,像劉東旸、土文秀這種,如果老爹沒有十足把握,也絕不可能將其放出來。

馮紫英不清楚老爹怎麽降服了這幫人,但若是真的收服了這些悍將,用在對南邊的戰場上,的確是可以成為一把好刀。

對文臣來說,肯定對這種情形看不慣,但是從武將來說,只要能確保打贏仗,那就只能如此。

齊永泰見馮紫英詭辯,也懶得多理會,他也不認為馮唐這麽做就有多麽離譜,邊鎮上都是如此,誰讓馮唐從西到動,又從東到西走了個遍,把人家像驢一樣支得團團轉,又要讓人家打仗,不提拔幾個合用之人,怎麽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