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節 搶先一步(第2/2頁)

這一年來的訓練賀虎臣從未撂下,使得自己所部在行軍能力和士氣軍心上都和以往京營截然不同,按照馮紫英的說法,就是要按照邊軍的標準來進行打造,再不能以原來那種養尊處優的京營模式來對待,否則三屯營之敗還會不斷重演。

馮紫英甚至還和賀虎臣、楊肇基提及過,等到京營組建完成,應該要考慮和邊軍進行輪流戍邊,以戰代訓,來維系京營的戰鬥力,防止戰鬥力的退化。

對於這一點賀虎臣也大為贊同,在他看來,老京營就是這樣幾十年不打仗漸漸退化下去,最終稱淪為一堆廢物。

一百多裏地的連續行軍,對於賀虎臣部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考驗,好在有足夠的騾馬和車輛,即便是如此,這一場行軍仍然有超過千人拖在了後邊,但讓賀虎臣滿意的是三千基幹力量都基本上按照自己的要求保持了隊形,未曾掉隊。

當然速度不可能很快,路上仍然需要不斷調整和休息,但總算是在賀虎臣的預定時間內,趕到了鞏華城。

鞏華城駐軍只有一個千戶,而且也早就得到了來自薊鎮和兵部的通報,正是焦灼不安之際,賀虎臣部的趕到,讓這幫人終於放下了心。

和賀虎臣部一起出京來鞏華城的還有趙克明部,這也是賀虎臣較為看得起的一部,但是他們基本上還是按照老式京營模式組建,長矛、刀盾、騎兵,其行軍速度和能力也無法和賀虎臣部相提並論。

賀虎臣部先頭部隊踏入鞏華城時,他們還在鞏華城以東三十裏開外,足見兩部差距。

賀虎臣沒來過鞏華城,但是這等城寨情況都差不多,只有兩道城門,榆河在前方不到兩裏地斜挨著鞏華城而過。

賀虎臣不敢怠慢,一邊讓自己士卒趕緊進城布防和安頓下來,這一路行軍,大家都疲憊不堪,但是他卻不敢休息。

招來千戶詢問了半晌,對整個鞏華城周邊情況做了一個了解。

這條官道就是從從龍虎台過來,大概在前方三十裏還有一處鎮甸叫紅橋,而紅橋距離龍虎台不到四十裏地,這也就是這一路過來的主要隘口了。

如果說宣府軍過來,估計早已經控制住了龍虎台,現在北面的昌平與南面的白羊口和鎮邊城都難以幸免,這兩翼的安全宣府軍肯定要保證,這是為將者最基本的素質。

詢問了今日宣府軍的斥候有無過來,但這個千戶卻一無所知,但也承認這段時間經常有騎馬軍漢從野地中掠過,也有一些陌生人來打探情況,如無意外這都是宣府軍的斥候探馬。

在了解到榆河現在因為前段時間秋雨,河中水漲了許多,若是要從紅橋那邊過來,必須要經過前方的石橋,否則就只能從紅橋就得要過河,但是紅橋過河,河南全是野地,行軍極為不利,一般情況下大軍是不可能走野地,那會極大的限制行軍速度。

“石橋有多寬,多長?”賀虎臣一邊問,一邊立即派出斥候,向紅橋方向撒出去,看看宣府軍已經到了何處。

“大約三丈左右寬,這是延慶那邊過來畢竟官道,長大概就在十來丈左右吧。”榆河不算寬,但是這會子正式深秋季節,漲水使得水面寬了不少。

斥候雖然派了出去,但是賀虎臣還是隱隱有些不安,但是此時天色已暗,士卒們都已經疲憊不堪,都盼著早些安歇休息。

按照宣府軍的來勢速度和所獲情報,宣府軍在控制了龍虎台之後向兩側穩固局面,即便是他們也繼續向東,估計也最多到紅橋一線,距離鞏華城這邊應該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三十裏地對於騎兵來說卻又不算什麽。

賀虎臣想了一想,還是咬著牙關下達命令,命令一百鷹嘴銃手和三百火銃兵配合五百長矛兵迅速趕往前面榆河石橋,如果說這千戶所言不差,那榆河漲水,這石橋就能成為一個阻截宣府軍的關鍵所在,起碼也能給宣府軍帶來不小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