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節 風漸起,雲初動(第2/2頁)

聽得王永光的建議,黃汝良沉默下來,良久才搖搖頭:“有孚,此事不妥,南京方面一直對朝廷不重視江南防務耿耿於懷,對淮揚鎮組建極為重視,現在原本議定的事宜卻又要拖延,只怕更會引起他們的憤怒和攻訐啊。”

王永光冷笑,“又不是不建了,緩一步而已,現在朝廷花銷太大,西南平叛,西北穩定,都需要銀子,南京就看不到這些?”

“他們能看到,就不是南京而是京師了。”黃汝良也忍不住腹誹一句,但是江南士人同氣連枝,雖然內部有分歧,但是在外人面前卻不能塌台,只能笑著道:“淮揚鎮還是按照既定步驟組建,朝廷已經選定人選,即將啟動,這是葉相方相確定了的方略,不宜再變,……”

“那西北這邊怎麽辦?”王永光仰起頭,“現在兵部焦頭爛額,內閣諸公也是爭執不下,難道還能再來一場寧夏平叛?那花掉的銀子只怕比安撫這些嘩變軍士的銀子還要多無數倍!”

“哎,關鍵是誰去西北主持大局沒有合適人選啊。”黃汝良也知道朝廷內部爭論不休,推不出合適的去西北主持大局的人選,所以遲遲不敢同意陳敬軒的請辭。

時間倒退二十年,建州女真尚未成為大周最大敵人的時候,土默特人一直是大周的心腹大患,只不過隨著建州女真的崛起,而蒙古右翼卻迎來了一個低潮期,尤其是蔔失兔和素囊之間的紛爭更是極大地分散了土默特人的實力,使得其難以對大周西北邊境構成太大威脅。

但這並不代表土默特人就沒有威脅了,一旦大周表現出了在西北的虛弱和軟肋,那麽這些蒙古人立即就會化身野狼,瘋狂地向大周撲來,力求在大周身上撕下幾塊血肉來彌補他們在歷年幹旱中遭受的損失。

如果沒有一個能穩得住局面的將帥去坐鎮三邊,西北局面必將糜爛。

“子舒(柴恪)那裏,實際上並不適合。”王永光沉吟著道:“他雖然出任過三邊總督,但是時間很短,而且那正好處於朝廷平叛結束士氣正盛的時候,我以為還是要一個能征慣戰的宿將坐鎮,方能穩住西北局面不亂。”

黃汝良也認同王永光這個觀點,文臣可以臨時掛帥,但是這是在下邊將士效命的情形下,像西北這種爛攤子,誰去都不好使,沒有足夠的威望,下邊一肚子怨氣的驕兵悍將能聽你的?

王子騰和牛繼宗其實都挺合適,但是朝廷卻不敢放手用,甚至連牛繼宗現在這個宣大總督皇上都心懷忌憚,一直想要易人,只是一來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二來也擔心引來不必要的動蕩,所以暫時隱忍。

“那就只有馮唐了。”黃汝良輕嘆一口氣,“可是遼東局面又如何能離得了馮唐?遼東局面好不容易才穩定下來,頂住了建州女真的攻勢,現在馮唐又交好拉攏了內喀爾喀人和海西女真,若是他一走,只怕局面又要生變,朝廷承擔不起這樣的風險啊。”

“子舒之意是可以讓馮唐臨時去救急,等到西南平叛戰事結束,西北局面也平靜下來,讓給楊鶴去接任,馮唐再回遼東。”王永光沉吟著道:“我倒是覺得這樣可以,朝廷傾盡全力,一年之內解決西南戰事,馮唐花一年時間整頓梳理好三邊,楊鶴也差不多可以接任了。”

“唔,這樣也可以啊。”黃汝良頗為意動,隨即又莞爾一笑,“你說咱們戶部兩個尚書侍郎,卻替兵部那幫人操心起來了,……”

“哎,國事維艱,你我又如何還考慮這些門戶之見?”王永光也嘆了一口氣,“皇上身體又不好,我還真有些擔心今年有些難過啊。”

黃汝良一凜,“有孚,你也有這種預感?”

王永光苦笑道:“今年整個北地的旱情嚴重程度,明起,難道你心裏沒有數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