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節 危若累卵(第2/2頁)

馮紫英當然不願意接受這種結果,無論是逃跑還是以卵擊石,那麽寄希望於民壯,行麽?

不好說。

馮紫英當然不是鐵頭娃,明知事不可為還要去送死,但是辛辛苦苦在永平府幹點兒事情,卻因為察哈爾人要來洗劫擄掠,便面都不敢見就慫了溜了,這不是他的風格。

起碼也要試一試,搏一搏。

察哈爾人也有很多年沒有真正如此規模的南侵了,如果說這樣大規模的是努爾哈赤帶隊的建州女真,馮紫英話都不說,直接走人。

和這一二十年裏不斷征伐身經百戰的建州女真一戰,三千民壯還不夠人家填牙縫的。

但是如果訓練得當,是不是可以和察哈爾人以及內外喀爾喀諸部碰一碰,當然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對陣地點,馮紫英覺得可以嘗試一下。

一句話,家中嬌妻美妾艷婢無數,美好無比的生活才剛剛開始,馮紫英可沒有去冒險尋死的興趣,這一戰他認為把握很大才會去打,如果風險太大,他是不會去冒險的。

至於說幾千民壯和火銃花費,對馮紫英來說倒是相對簡單,當蒙古人南侵時,與其如羊羔一樣被屠殺擄掠,還不如殊死一搏,而幾千火銃,自己之前做了這麽多,不就是要為打響自己名聲做準備麽?

能文善武,出將入相,這就是馮紫英給自己確立的人設,就是要讓永隆帝和朝廷諸公心目中留下這個深刻印象。

軍議散了,但馮紫英卻被柴恪留了下來。

馮紫英知道柴恪對自己印象一直極好,寧夏叛亂大家一起出征共事,自己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所以相較於張景秋也好,孫承宗和袁可立這些兵部老臣也好,柴恪在感情上更親近自己,哪怕楊嗣昌這個柴恪的湖廣老鄉都開始嶄露頭角了,柴恪仍然更信任馮紫英。

“柴公。”

馮紫英對柴恪的稱呼也有些亂,有其他人面前,他一般稱呼柴大人,而只有兩人獨處時,他則稱呼為柴公或者子舒公,事實上柴恪也剛滿五十。

“坐吧,紫英,我感覺你在軍議上有些保留,現在只有你我二人了,總可以攤開來說了吧?”柴恪擺擺手,很隨意,他欣賞馮紫英這種寵辱不驚的氣度,混合了武人的果敢勇猛和士人的瀟灑從容,這種氣質給人感覺很舒服心安。

“其實……”

“行了,客套話就別說了,你知道我的性子,如果不願意說,我也不勉強。”柴恪臉上有些倦色。

作為兵部左侍郎,他需要承擔起整個大周上下各處的軍務,像現在薊遼宣三鎮面臨蒙古和女真的進攻,湖廣四川可能會被播州之亂波及,而兵部手中只有這麽多可用之兵,而戶部庫中的銀子一樣有限,一旦戰事爆發,如何應對?這都是一個需要統籌的方略。

“那好,柴公,我說幾點我自己的看法,未必正確,僅供您參考。”馮紫英點點頭,“第一,千萬重視白蓮教的危險性,我擔心會出亂子,也許平常沒什麽,但如果在兩邊戰事緊要關頭出事兒,也許就是不可收拾之局。”

柴恪沒想到馮紫英居然開口第一句居然是說白蓮教,這不由得讓他沉吟起來,對方不是信口開河和危言聳聽之輩,可馮紫英會上說,這會兒再單獨和自己說,就不由得他不警惕了。

“我記下了,我會和首輔大人以及二位李閣老專門匯報。”柴恪鄭重其事地點頭。

“第二,西南局勢萬萬不要低估,要盡早謀劃部署執行,如果大人覺得兵力不足,不妨收縮三邊,呃,我以為放棄哈密和沙州都是值得的,盡早調三邊邊軍南下,……”

馮紫英第二句話又讓柴恪既震驚又難以接受。

收復哈密和沙州可是他的功勞,也有馮紫英一份功勞,同樣也是皇上最得意的事情,復土之功啊,沒想到對方如此果決要求放棄,可見他對西南局面多麽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