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節 春闈之前,雙刃劍(第2/2頁)

大周春闈大比依然是沿襲明制,確定會試中式名額基本上是按照上科數量和參與會試舉人數量以及當下朝廷內所缺官員數額來進行確定。

上一科因為是“龍飛首科”相對數量較多,但是並不明顯,今科照理說是永隆帝登基的第二科了,中式名額還有可能下降。

但是卻從朝廷傳來一些說法稱皇上有意在今科擴大招錄名額,以備邊遠缺材和州府所需,所以今科甚至可能會比前科的招錄名額更多,這也讓參與此科春闈的學子們興奮不已。

實際上馮紫英也得到消息,這也是齊永泰、喬應甲等人上書內閣和永隆帝,認為當下朝廷六部和地方州府年老體弱者甚眾,屍位素餐之輩充斥,希望通過未來十年內三四科的春闈新增部分進士來調換這些在各個部門和地方上混俸祿者。

這個意見在內閣一度受阻,首輔沈一貫不太願意開此例,但次輔和其他兩位閣臣都贊同,而且還獲得了皇帝的大力支持,所以這才確定下來。

“紫英,你的經義現在也差不多了,短期內難有大的提升了,唯一需要把握的就是在遣詞用字上還需要精細,不過會試時間對你來說足夠,你可以精雕細琢一番,不要急於落筆,……”

當大雪重新覆蓋上整個青檀書院屋頂時,又是一年臘月時。

周朝宗很滿意這個不算弟子的弟子,雖然他不承認對方是自己弟子,因為自己只是幫他補足經義這方面短板,在時政策論這方面,這個家夥甚至可以當自己的老師,一些精妙的觀點甚至連官應震和周永春都嘆為觀止。

但是馮紫英卻表現得很到位,依然以師奉之,哪怕是考中舉人之後,不驕不躁,回到書院後就迅速的進入了狀態。

“弟子謹記了。”

“嗯,還有就是你寫字適當慢一些,你的筆力不俗,若是緩緩行之,更能凸顯你的字跡用心,雖說有謄錄制度,但是一旦中式,重臣們卻都更喜歡親讀本卷,這一點優勢若是被用好了,那有時候便能更上一層,……”

這是由衷之言,有謄錄制度,字跡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一旦中式,而你的經義文章就可能如閣臣們甚至是皇上之眼,這第一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經驗之談往往是無數個慘痛的教訓得來的。

“弟子明白了,謝謝周師。”馮紫英由衷的謝道。

“唔,其他的,我也沒有更多的教授你了,以我之見,今科也許是你最好的機會,朝廷有意增設名額,而皇上又有圖新之意,你的策論文章不妨可以大膽一些,銳利一些,哪怕是觸怒一些人,也不打緊,關鍵是要中式。”周朝宗背負雙手沉吟了一下,“這番話怕是山長和掌院都不會與你說,畢竟這也關系到你中式之後的事宜,……”

馮紫英眉毛微微一動,這個建議可謂大膽,就是要讓自己去嘩眾取寵博得眼球關注了,但不得不說這應該是最適合自己的。

能夠進入春闈大比的,自然都是經過了血雨腥風拼殺突圍出來的,自己相比起這些人來,像練國事、韓敬、許獬這些人,在經義上差距極大,便是範景文這些人也可以反復碾壓自己,唯一優勢在時政策論。

可是能入圍者,在時政策論上肯定都不會差距太大,那麽要想搏出一條路,甚至直接上位,那就肯定要有吸引人眼球的東西。

按照大周慣例,主考會由首輔之外的內閣閣員,副主考則會有禮部或者吏部的侍郎擔任,這是關鍵,同考基本上是由翰林院的侍講侍讀撰修以及左右春坊和各部主事以及各科的給事中們充任。

一般慣例,同考定是否中式,主考定層級,也就是說能否考中入圍一般是同考官看好,那麽就能入圍,但是定你名次,則基本上是主考來,但是這也不是決定,主考和副主考會抽看部分被定為優秀或者落榜者的卷子,以防缺漏。

過於出挑,可能會被直接黜落,而如果稍微收斂,自己經義和文字功底上的劣勢可能就會更明顯,讓自己難以引人注意,按照今科參考者多達四千八百人,中式錄取可能會是在三百八十人左右,這樣龐大的一個精英群體中,自己這是要去搏一把眼球被直接黜落,還是被隱沒?

所以周朝宗給的建議可能就是一柄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