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舊樓

陶南風回來的第二天, 陶守信打開女兒送的茶油,炒了一盆小白菜。

山茶籽的草木香氣四溢,在小紅樓的樓梯間裏飄散開來, 引來左鄰右舍探頭出來打聽。

“這是誰家在炒菜?這麽香。”

“不像是菜油, 菜油有股子青氣味。”

“也不是豬油,豬油要濃厚些。”

眼下油、肉、魚都是憑票供應,難得有口好吃的,誰家做點好吃的都會互相打聽。

教授樓一梯六戶,除兩戶回老家過年, 其余三戶一下子就找到陶守信家。

“老陶,你們家炒菜用的是什麽油?在哪裏弄到的?”

陶守信系著圍裙, 右手拿著鍋鏟, 打開門就看到鄰居們擠到自家門前,你一言我一語地好奇詢問。

他愣了一下,老老實實地回答:“我家南風帶回來的, 說是農場自己榨的茶油。”

“唉喲~茶油, 這可是好東西啊!”

住對面的王家阿婆一聽就樂開了花, 提高音量喊:“南風, 南風你回來了?有茶油分點我啊。”

陶南風聽到動靜, 從屋裏走出來, 笑眯眯地應了一聲:“王奶奶, 您家有油壺沒?拿來我把油分點給您。”

陶南風回來之前向北給了十斤茶油票, 她力氣大, 一口氣都拎了回來。

分油?這一下可把整棟樓的鄰居們高興壞了, 都從家中拿來玻璃小油壺, 從陶南風這裏分幾兩油。

大家都有分寸, 沒有多要, 而且拿油壺過來的時候都會送點小東西,蛋糕、面包、小菜、糖果……畢竟現在什麽都憑票,物資緊缺。

茶油雖說是農場自產,但千裏迢迢拿回來不容易呢。

拿到茶油的鄰居聞著那香味,都有些陶醉:“唉呀,這茶油質量是真心不錯。陶南風你們農場真好,一口氣分這麽多油,這下過年炸肉丸、魚丸就不缺油了。”

陶南風和陶守信對視一眼,都有些不太好意思。父女倆都是廚藝小白,哪裏懂什麽炸肉丸、魚丸。

陶守信對王阿婆說:“我家裏還有些肉,明天請您幫我們炸點肉丸子可以嗎?油我出。”

王阿婆笑得眼睛都看不見了:“可以可以,當然可以。”

過年吃炸貨,這是江城的傳統。只要有油,面窩、翻餃、糯米雞、油餅、肉丸、帶魚……一切皆可炸。

陶守信用兩斤茶油換來對門王阿婆的年貨支持,將他從廚房裏解放出來,挺高興。王阿婆閑著也是閑著,出點力氣換來兩斤茶油,更是喜得合不攏嘴。

皆大歡喜。

王阿婆的兒子歐陽丞是江城建築大學土木施工專家,樸實平易,兩家門對門,是看著陶南風長大的長輩。

歐陽丞是個老派讀書人,尊重隱私,從不與人討論家事,與陶守信君子之交淡如水。倒是他的母親王阿婆眼睛毒,悄悄跟他說過馮春娥、陶悠眼神太過靈泛,恐怕不是什麽良善之輩。

王阿婆活了六十多歲,什麽人沒有見過?她也曾隱晦地提醒過陶守信,多關心陶南風的學習與生活。只是那個時候陶守信被馮春娥的殷勤、溫柔所惑,沒有領會老人家的真實意圖。

現在陶守信與馮春娥順利離婚,把陶悠趕出家門,最高興的人莫過於王阿婆,看到陶南風又從農場回來探親,喜得拉著她的手連連誇贊。

“漂亮,南風越大越漂亮了,看來在農場日子過得不錯。現在城市裏什麽都要票,吃的喝的都不方便,你們農場自產自銷,有油有肉有青菜,多好哇~”

陶南風有些不好意思地縮回手,禮貌地回應:“王奶奶身體也越來越好了,今年在家過年啊?”

王淑珍越看她越喜歡,悄悄說:“南風現在有對象沒有啊?我那兩個孫子你看不看得上?要不……”

話未說完,卻被她媳婦一把拉了回去,笑容十分勉強:“媽,家裏一堆事,您怎麽還在別人家聊上了?快點回去做飯吧。”

等把王阿婆拉回家,她媳婦咬著牙說:“媽你在做什麽?我兒子根正苗紅,前途遠大,怎麽能娶一個母親是地主成分的姑娘?陶教授家裏一堆亂糟糟的事,你千萬別去湊這個熱鬧!”

王淑珍張了張嘴,終歸是長嘆一聲,沒有再說什麽。

在這個論出身的年代,陶南風再好又怎樣?周紅纓這一番話說下來,代表的是大多數知識分子家庭的想法。

陶守信別的事情懵懂,對於女兒的事情卻十分敏感。見歐陽家的夫人急惶惶把王家阿婆拖走,生怕自家兒子和陶南風扯上關系,心中難受得很。

他頹然坐回椅中,暗自內疚,恨自己拖累了南風。

陶南風根本就不在意這些,微笑著哄父親:“爸,你覺得我們農場的茶油怎麽樣?”

陶守信打疊起精神,看著擺在飯桌上的那一大壺茶油:“油好,只是這包裝有點寒酸。”

十斤茶油裝在一個普通的白色塑料油壺裏,沒有任何花哨的裝飾,看著很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