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時代的見證者(第2/2頁)

……

其實在南華見證者有很多,趙啟航也是見證者,不過在他的記憶之中,更多的是學校。

他是孤兒,他的父母死於戰亂,1861年,5歲的他和其它人一樣被太平軍送上了船,然後到了南華,內心所有的惶恐不安,在來到南華後,很快就消除了。

在南華,他和其它的孤兒一起進入了武備學校,他們在學校讀書、生活,在接下來的十年裏,學校就是他的家,學校裏的同學就是他的兄弟姐妹。

清晨時分,站在學校的大門前,趙啟航有些猶豫,他想在離開之前,再回家看一趟。

“怎麽?如果想去的話,就進去看看,畢竟,這裏是就是咱們的家嘛。”

王鋒一邊說,一邊從煙盒裏抽出煙,遞給趙啟航一根,他看著那所學校並不起眼的大門說道。

“我……”

趙啟航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從中學畢業後,我就是一事無成的,別說大學了,就連專科學校都考了三次,碰著他們,我不知道該怎麽說……”

甚至就連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所以呢?非要有出息了才能回家?”

王鋒了一把這個比他小兩歲的兄弟,笑道。

“再怎麽說,這裏都是咱們的家,什麽有出息,沒出息的,嗯,都是……陛下的孩子。”

是的他們都是陛下的孩子,這所撫育孤兒的學校,是陛下親自創辦的,直到現在陛下仍然是校長,而皇後每個月也都會到學校,陛下和皇後就是他們的家長。

“總不能說因為咱們學習不好,就改變了這個身份了吧。”

“是啊,咱們的身份是改變不了的,我們都是陛下的孩子,全大明都知道,武備學校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可是我呢?”

在大明武備學校出來的孩子,在各個行業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畢竟,這所學校是大明第一所現代學校,從這裏的走出的孩子,一多半都考進了大學、專科學校,自然在各行各業發揮了他們的作用。

甚至在大明有著“武備皆英才”的說法。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至少趙啟航就認為自己很失敗。

這也是他為什麽站在家門前,猶豫不決的原因。

“武備皆英才,可我……不是啊!”

搖了搖頭,趙啟航就像是下了多大決心似的說道。

“學校我今天就不去了,三哥,等我下次回來的時候,咱們再一起去看李媽她們,我那邊已經找好了工作到北方領地,雖然是遠了點兒,可是工資不低,而且還有職務。”

說罷,他就沖著王鋒揮了揮手,義無反顧的提著行李朝著剛剛進站的電車走去,在他剛要上車時,王鋒也跟著跳了上去。

“走,我送你。”

上車後,兩人就這樣坐在車裏,默默無語的看著車窗外,看著車窗外那些熙熙攘攘的人們,他們正在趕向各自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