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2/2頁)

不過,到鋪院後,他見史軫嘴上說“朝廷不予而取是為逆”,卻事無粗細了解南陽府及諸縣一切,唐天德也猜到史軫絕非單單看上向城、方城等縣與楚山接壤的山地區域。

“也談不上意不意,多些了解,總不會有壞處,”史軫將手裏的卷宗合上,淡然說道,“而朝廷真正想將對赤扈人的作戰方略調整好,以期有朝一日能將赤扈人徹底逐出去,收復中原,神武軍駐守南陽、商州就是多余的——包括上洛、盧氏在內的商州以及渭水東南的藍田等縣,都理應交由高峻陽所部駐防,而南陽則應該全力支撐楚山於汝蔡抵禦虜兵,

楚山所轄,除開作為敵我緩沖的汝水沿岸,可耕種的土地還是太少。

汝州據北滍水沿岸,雖然也號稱盆地,但與有中州糧倉之謂的南陽盆地相差太遠。

合並唐鄧二州而置的南陽府,位於山川圍合的優越地勢自不待言,更為難得乃是唐白河、泌水、丹水沿岸有著大量適宜耕作的良田沃土。

目前南陽府衙簿冊錄有田地八百萬畝,種植麥谷及棉花,隸有丁口七十余萬眾,但實際南陽府已開墾以及待開墾的耕地資源,可能高達一千一百萬到一千二百萬畝之間,實際人丁也早早超過百萬;除此之外,大約還有超過二十萬的流民、饑民滯留在南陽府境內。

說實話,史軫怎麽可能不貪圖南陽?

奈何朝野阻力太大,徐懷又不願辜負建繼帝的信任,不想對南陽圖謀太狠,諸事才需要從長計議。

史軫在鋪院簡單用過午食,一直到黃昏,唐天德都沒見有什麽動靜,多少有些坐不住,卻是被史軫拉住。

天色很快就暗了下來,夜深人靜之時,蘇蕈才從偏院後門,將深夜來訪的程倫英、孔周、劉武恭三人領進來。

“請史先生救我!”走進廳堂,程倫英長揖施禮道。

唐天德沒有看到仲和的身影,有些詫異的問道:“仲和他人呢?”

“人各有志,你管太多做甚?”史軫早得眼線稟報程倫英走出南陽府衙時,除了孔周、劉武恭二人一直等候並陪同程倫英回宅子外,仲和早就徑直離開。

無論是徐懷,還是徐武磧、徐心庵、唐盤等桐柏山眾人,是對仲和更為欣賞,知兵善戰,武技也強,更難得是文武雙全,細微識著,但奈何他與楚山非是同路人,又有什麽好值得拉攏的。

“成千上萬將卒浴血殺敵,桐柏山中,幾乎家家有喪,自胡虜南侵以來,累計三萬子弟為國捐軀,但本應勠力禦敵的南陽士紳將吏,卻在做什麽?有沒有想過盡可能擠出更多的糧食、布匹,讓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卒吃飽穿暖,有沒有想過,召集胸臆間猶有鬥敵之志的子弟,到襄城、召陵、梁縣,與楚山軍並肩作戰?”

史軫站在高燭之下,眼睛盯住程倫英,

“所以,程郎君,你們不要怨我逼迫太甚。你們今夜不來,我也絕對不會手下留情的——不然,我無臉面對率將卒浴血殺敵的靖勝侯,亦無臉面對魂入天際的數萬楚山子弟……”

“是倫英癡愚,蠅營狗苟半生,若非先生警醒,茫然已忘初衷。”程倫英愧然說道。

“程郎君也無需妄自菲薄,靖勝侯也曾言蔡黨肆虐朝野之時,程郎君不與其黨同流合汙,多有維護之意,已實屬難得了。而這幾年程郎君在南陽府也一直想做些事情,只是受制於寧慈、周運澤等人,才難有作為,靖勝侯都看在眼底,”

史軫說道,

“既然程郎君迷途知返,我也不繞什麽彎子了。我此來南陽,除了希望南陽府能出兵增援汝州防線,同時希望能由楚山接手向城、方城以北的山地,以便修建更多的堅堡,編練更多精銳敢戰的鄉兵寨勇,以便將桐柏山、伏牛山徹底打造成屏護荊襄大城的銅墻鐵壁,不受虜兵半點侵害。靖勝侯身邊瑣碎事務太多,我在南陽只能多逗留一兩天,更多的事情,只能寄望程郎君出面,找寧慈、周運澤等人談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