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2/2頁)

當年王孝成率靖勝軍援河東時,蕭幹初到西京為將,親眼見到靖勝軍在王孝成的率領下橫掃雲朔,是何等的威風凜凜。

南朝兩次北征伐燕,雖說南朝天雄軍、驍勝軍、宣武軍等所謂禁軍的精銳被殺得一敗塗地,但徐懷率領楚山軍趁勢崛起,蕭幹作為契丹大同統將,所了解的諸多細節,並不見得比曹師雄、曹師利或嶽海樓少多少。

楊從宗、拔格二人於龍津橋前被陣斬,身旁兩千精銳也全軍覆滅,這事就發生在昨日。

其子蕭恒看到前方河岸旁的敵騎僅有三四百眾,就有躍躍欲試之意,蕭幹怎敢不提點蕭恒幾句,要他小心謹慎?

“孩兒省得!”蕭恒臉色沉毅的說道,“徐懷再強,終非三頭六臂之人,孩兒在蔡河北岸有兩千精騎,分作十數隊,以車輪法夾擊其部,孩兒就不信區區三四百騎能抵擋住多時!”

“徐懷善用詭計,他敢將三四百騎大咧咧的擺在北岸,必有用意——你且聽我命令,倘若今日賊眾不進攻軍都寨,你都不得擅自領兵與之接戰!”蕭幹見其子多少有些不以為意,不得不嚴厲下令道。

“孩兒省得!”蕭恒悶聲應道。

蕭幹蹙著眉頭,有些猶豫的往左右河道看過去。

原先在中牟殘城北側有一座浮橋溝通南北兩岸,但他們率兵馬分作兩路從鄭州城出發後,中牟守將卻馳報說憂賊軍經浮橋南擊中牟,就下令將浮橋縱火給燒毀了。

蕭幹這時候後悔沒有都從蔡河左岸(北岸)行軍也遲了,而他們從鄭州出兵時,倉促間就調了十數艘舟船隨行。

這十數艘舟船除船體狹小外,更關鍵的是三四百敵騎此時在蔡河北岸所占據的位置,恰好是中牟城北渡口碼頭。

不能借助渡口處進攻加固過的岸堤、碼頭棧道,在別處想用十數艘中小型舟船運輸兩千人馬渡河,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待孩兒先將這些敵騎從渡口驅走,接南岸兵馬渡河,”蕭恒還是想打一打,看出父親在猶豫什麽,便說道,“之後這仗要怎麽打,父親你親自到北岸坐鎮,定然不會出岔子!”

蕭幹還不至於怕三四百敵騎能有多強,他心裏更多是懷疑這三四百敵騎只是徐懷派出來的誘兵,楚山在附近另有伏兵。

他擔心蕭恒年輕氣盛,自恃藝高膽大,在兩軍交鋒後氣血上頭就不管不顧,容易被對狡猾的對手引入圈套之中。

不過,蕭恒想將三百多敵騎從渡口逐走,接南岸馬步兵渡河,蕭幹沉吟片晌,最終點頭答應請戰要求……

……

……

“敵騎動了——啊,他們直接逐兵進逼過來,卻令一隊隊騎兵往北岸分馳——他們竟然還真是想將我們包圓,不是單純將我們逐走!”

烏敕海始終坐在高大的馬背上眺望敵情,看到兩千敵騎在七八裏外最終分作十數隊,離開河畔往北偏東方向展開,這架勢實要在蔡河北岸形成對他們三百余騎的包圍圈。

徐懷目光從很可能是官渡之戰舊址的古渡口移開,又眺望蔡河對岸的中牟殘城一眼:

位於蔡河南岸的中牟城本是鄭州屬縣,但兩次毀於戰火。

目前中牟城除了城墻尚算完整外,城中街巷差不多都過了一遍火,到處都是殘垣斷壁;中牟乃是蔡河之畔的重鎮,以往人丁繁茂,如今左右民戶卻十不存一,荒陌之間到處都是累累白骨。

徐懷將目光從中牟殘城收回,轉身看向往東北方向展開的敵騎,跟已經翻身騎到戰馬之上的王舉笑道:

“蕭恒到底年輕氣盛啊。要是蕭幹這頭老狐狸在北岸親自領軍,這一仗還有些難打呢——第一次北征伐燕,蕭林石率部從大同西城門發起反撲,都已經殺得天雄軍全軍崩潰了,蕭幹還是龜縮在內城不出一兵一卒!這種老狐狸有時候還真是叫人難以下嘴啊!”

“只是你父親手下敗將而已!”王舉銳利的眼睛,死死盯住敵軍主將蕭恒的方位,說道,“今日有機會,先取其子頭顱,也是好的!”

倘若敵騎只是想將他們逐走,兩千余騎從西往東進逼過來,一支支百人騎隊將形成重重疊疊的進攻陣列。

而這時候蕭恒作為主將,只要處於側後陣列之中,他們想要以不到敵軍六七分之一的騎兵,想要一次將敵陣殺穿,擒殺其主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蕭恒此時卻想著將他們殲滅於蔡河北岸,兩千余騎在蔡河的北岸全面鋪開,這使得每個方向的敵騎規模,只是跟他們相當。

而蕭恒作為主將在敵騎陣列中間的位置也要淺得多,他們甚至只要從正面殺透兩支百人騎隊,就能殺到蕭恒跟前……